●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卷三 【 遼陽金毓黻】 【 瀋陽安文溥】 同輯 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 陝西等處行中書省 四川等處行中書省 甘肅等處行中書省 ◆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 【 路十二府七州一】 汴梁路 河南府路 南陽府 汝寧府 歸德府 襄陽路 蘄州路 黃州路 廬州路 安豐路 安慶路 揚州路 淮安路 高郵府 江陵路 峽州路 安陸府 沔陽府 荊門州 德安府 ○汴梁路 風俗形勢 習俗淳厚喜勤尚質 【 明一統志二十六】 ○河南府路 ○南陽府 風俗形勢 被召杜之化淳樸尚農俗以殷富至今猶然 【 同上三十】 士皆為道德性命之學 【 同上】 鄧州 鄧州山峰合而氣清水泉深而壤闊舟車輳泊地稱陸海 【 同上】 ○汝寧府 風俗形勢 豫州於四方最中汝南於豫州又最中 【 同上三十一】 ○歸德府 風俗形勢 宿州 喜學問從教化雖兵革之餘猶有是心 【 同上七引元宿州志】 ○襄陽路 古蹟 文撰樓 又為山南東道樓舊府志有李陽冰篆書山南東道四字淳祐辛亥程上元為守創立層樓 【 湖北通志十八襄陽縣】 故宜城 故宜城在今縣南十五里 【 同上宜城縣】 岑彭城 在縣東北三十里相傳彭征秦豐時築城牧馬於此 【 同上棗陽縣】 △均州 【 見殘本卷一】 △房州 【 見殘本卷二】 ○蘄州路 ○黃州路 ○廬州路 風俗形勢 稍事詩書多業農賈 【 明一統志十四引元廬州志】 六安州 【 按元史地理志宋六安軍元至元二十八年降為縣後升為州升州之年或在大德之後故明一統志所引六安志不稱州志】 尚勇力文辭巧而少信 【 明一統志十四引元六安志】 ○安豐路 ○安慶路 ○揚州路 ○淮安路 ○高郵府 ○江陵路 【 按元史地理志作中興路為明宗天曆二年所改初名江陵路】 風俗形勢 民質直好義不事誇詐宋大觀中養士至七百人學校之盛甲於荊湖故其民多好學 【 明一統志六十二】 ○峽州路 ○安陸府 ○沔陽府 ○荊門州 ○德安府 ◆陝西等處行中書省 【 路五府六州二十四】 安西路 延安路 興元路 鳳翔府 邠州 涇州 開成府 莊浪路 鞏昌府 平涼府 臨洮府 慶陽府 秦州 隴州 寧州 定西州 鎮原州 西和州 環州 金州 靜寧州 蘭州 會州 徽州 階州 成州 金洋州 河州路 雅州 黎州 洮州 貴德州 脫思麻路 岷州 鐵州 禮店文州 ○安西路 【 按元史地理志作奉元路為仁宗皇慶元年所改初名安西路】 風俗形勢 公劉以農事開國豳詩言農桑衣食之本甚備故今邠州之俗純儉素約野無惰農歲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