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加坡幼教印象

新加坡幼教印象_第1页
1/3
新加坡幼教印象_第2页
2/3
新加坡幼教印象_第3页
3/3
新加坡幼教印象 新加坡领土狭小,自然资源缺乏,但综合国力却多次被排在世界的前五位,其唯一的资源就是“人”。这一独特的国情,使新加坡尤其重视教育在繁荣外向型经济、增强国力和促进各民族共同进展中的先行地位。因此,新加坡的幼儿教育呈现出鲜亮的特征。 新加坡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多种语言、多元文化的国家。政府推行精英政策,即由精英人才治理国家,由精英人才管理各行各业,同时致力于提高国民素养,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与他国竞争。因此,政府非常重视教育。而四大种族(华族、马来族、印族、欧亚种族)中的华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重视子女的教育。由于新加坡独有的条件和特色,英语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语,使不同种族间建立起了认同感和凝聚力,其教育体制也基本上沿袭了英国的教育体系。 新加坡的精英政策导致了教育的过早分流和儿童就学时的择名校倾向。小学以上的教育,基本由政府操办,学习内容、深度、广度则以英国剑桥的“O”水准和 “A”水准为标准。因为在小学四年级和中学二年级要分别按教育部的分流考试成绩进行分流,因此学校很早就将学童分等进行教育。实际上,许多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根据学生的成绩分班,所以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成绩十分看重。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有家庭作业,家长较多关怀孩子的写字和算术,而对孩子的游戏、听、说、读等则关注得较少。由于幼教机构多数为私人承办,在园人数的多少和人均学费的高低成为幼儿园进展的主要保障,因此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十分重视迎合家长的意愿,使学前儿童过早地进入“学生”阶段。 一、快速进展的幼教机构 从 1842 年收容孤儿弃婴开始,到后来改名为圣马格烈女校的创办,几乎所有英文女校都附设幼稚园。1921 年才由中华基督教倡办建立第一所华文幼儿园――星洲幼稚园。接着,崇福(1932)、南洋(1934)、建国(1938)幼稚园相继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家长的需求,新加坡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进展迅猛。新加坡的幼教机构多数为民间开办,如宗教团体、私人机构、商业机构、社团等。幼儿园开办时向教育部注册,由教育部(MOE)学前教育司直接管辖。教育部规定幼儿园必须以英文和第二语言(华语、马来语等)为媒介语。将各种不同种族的母语作为第二语言,一般教学要求较低,当然也有几所特选学校英语与华语同时以第一语言的水准进行教学。双语教学成为每个幼儿园的“自然”特点。 新加坡的幼教机构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幼儿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加坡幼教印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