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溪防洪工程淤泥筑堤施工探讨 摘要 福建莆田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是在南方滨海淤泥软基地带进行大规模河道裁弯取直的工程,工程地质复杂,技术难度大.基于工程地质的特别性,在实施大规模河道裁弯取直开挖新河道的过程中,如何利用新挖河道的大量淤泥质土进行筑堤、保护环境、少占耕地、节约投资、实现土方平衡成为工程建设中主要技术问题之一.文中阐述了工程建设中利用淤泥土进行堤防填筑施工的实践,总结了利用河道淤泥质土筑堤的施工经验. 关键词 福建木兰溪 防洪工程 淤泥土 施工技术讨论一.木兰溪防洪工程概况 木兰溪发源于福建泉州戴云山脉,流经德化、永春、仙游、莆田市区,迂回于南北洋,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流域面积 1732km2,河长 105km,平均比降 15%.木兰溪上游地处山区,下游的木兰陂至三江口 26km 为感潮河段,受潮汐影响显著,河段河床平均比绛 2%.木兰溪是福建省现有惟一流经省辖城市未设防的大河,下游河段地处滨海南北洋平原,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抗灾能力低,河道安全泄量不到1000m3/s,抗洪能力不足 2 年一遇,超过 1000m3/s 洪水即漫滩形成洪灾.下游河道曲折曲折;从木兰陂至三江口河段大体分为 4 段:(1)木兰陂至郑坂约 4·2km,河道弯曲不大,一般河宽为 100m;(2)郑坂至港利约 12km,该河段平面形态为单股曲折型,有 10 处反向大弯,该段弯多、 弯密、弯急,一般河宽仅 70~100m,河道深 6~7m,该 段行洪断面小,冲淤变化大,河道演变剧烈,一旦发生流量大于 1000m3/s 的洪水,加上潮水顶托,就漫溢成灾,是木兰溪治理的重点河段;(3)港利至桥兜约 5·5km,该段河面逐渐开阔,宽达 250~300m,河道逐渐加深,一般深 6~8m,最深处达 14m,两岸已建有海堤防护,水位受洪潮交替影响;(4)桥兜至三江口约 4·3km,该河段河面宽敞,约 300m,河道深 7~10m,最深达19m,两岸也已建有海堤防护,水位主要受潮位控制. 1957 年开始规划治理木兰溪下游,经多次讨论论证、分析比较,最后确定裁弯取直河道两岸筑堤的治理方案.根据木兰溪防洪工程规划设计,工程范围为濑溪至三江口河段;分四期实施: 一期工程黄厝至港利,原河道长 8 ·7km,改河后河长 3·6km,投资 1·93 亿元;二期工程木兰陂至黄厝,原河道长 7·3km,改河后河长 5·1km,投资 3·8 亿元;三期工程港利至三江口,河道长 9·8km,投资 1·4 亿元;四期工程濑溪至木兰陂,河道长 7·2km,投资 1·6 亿元.(现为华林段,投资 4 亿以上,2025 年动工,在建设中。)一期工程于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