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桥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摘要: 从常见裂缝特性、成因着手,旨在找出各种裂缝的防治措施,并提出简单的裂缝修补方法。以方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对症下药,尽量避开危害较大的裂缝在工程中出现。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桥梁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混凝土裂缝常常出现。混凝土的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应力和外部荷载作用,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一般正常大气条件下,荷载组合 I 作用下宽度小于 0.2 mm 的裂缝,荷载组合Ⅱ,Ⅲ作用下宽度小于 0.25 mm.的裂缝以及处于严重暴露情况下,宽度小于 0.1 mm 的裂缝都属于正常的工作裂缝。超出以上范围的裂缝属于非正常裂缝,终究会影响结构物的耐久性。并且有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扩展,不但会影响混凝土表面的美观、减小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而且易引发混凝土面层剥落,加速钢筋的锈蚀,降低混凝土的抗冻性及耐久性,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所以必须加以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有时甚至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但就一些具体裂缝而言,总有主导原因。为了便于分析、鉴别工程中发生的裂缝。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常见裂缝可分为荷载引起的裂缝、地基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冻胀引起的裂缝、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收缩引起的裂缝、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原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等七大类。 1 混凝土裂缝特性及产生的原因 1.1 荷载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桥梁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为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产生原因有: (1)对结构进行计算时,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荷载少算或漏算;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安全系数不够;结构设计未考虑施工的可行性,设计截面不足;钢筋设计偏少或布置错误,结构刚度不够等。 (2)施工时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未对结构作疲劳强度验算等。 (3)在使用阶段,超过设计荷载的重型车辆过桥、车辆撞击、发生大风、大雪、地震、爆炸等。 1.2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聚积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