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特色蔬菜产业进展实践与启示池州市特色蔬菜产业进展实践与启示 导读:池州市是位于皖江南岸、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市,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市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优势,依托当地政府部门的行政推动和科技部门的技术支持,在农村经纪人的积极参加以及产业规模化进展的推动下,进展特色蔬菜产业取得显著成效。 池州位于皖江南岸,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市,国土面积 8 272 km2,耕地总面积 13 万 hm2,林地 51.8 万 hm2,总人口 154 万,农业人口 130 万。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丘、圩兼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56%以上,生态环境优美,拥有 2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多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池州市坚持“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进展之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特点,大力进展特色蔬菜产业,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蔬菜产业。到 2025 年底,全市初步建成高山蔬菜、食用菌、水生蔬菜、山野菜、出口蔬菜、城市专业蔬菜六大类特色蔬菜基地,基地总面积 7 603.8 hm2,年产值达 3.1 亿元,加工企业新增产值 2.9 亿元,新增利税 1 900 万元,带动农资经营、汽车运输、饮食服务等相关行业进展,在繁荣农村经济、服务城市进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 我市特色蔬菜产业进展成效 1.1 利用高海拔地区气候优势,进展高山蔬菜产业 全市海拔在 500~1 000 m 的耕地有 16 675 hm2,这些地区自然环境好,无工业污染,夏季气候冷凉,7 月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35℃,适宜蔬菜越夏生长,是有机食品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良好区域。20 世纪 90 年代初,石台县为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引进辣椒在部分高寒山区试种,取得成功后,逐渐推广开来。为进一步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高山蔬菜产业,石台县委、县政府重点解决通往山区的道路建设问题,破解了高山蔬菜进展的瓶颈,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扩大高山蔬菜基地规模,千方百计打开销售渠道,目前全县高山蔬菜面积进展到 2 334.5 hm2,年创产值 5 000 万元,产品 95%以上销往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及安徽本省,蔬菜上市时,每天销往长三角地区的蔬菜达 320 t 以上。全市形成以石台县高山蔬菜基地为核心,沿九华山山脉、仙寓山山脉的高山蔬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