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护城垸铁船堰管涌抢险 一、基本情况 1.工程概况 沅江护城垸位于湖南省桃源县,防洪堤长 20km,保护面积 2.2 万亩,人口 8.53 万人,财产约 40 亿元。1995 年护城垸漫溃,县城被淹,经济损失达 10亿元。1996 年沅江再次发生超历史洪水,县城站水位达 46.9m,超 1995 年1.04m,护城垸发生了多处溃垸性险情,铁船堰管涌就是其中之一。 铁船堰堤段桩号 0+470~0+560,建于 20 世纪 70 年代,多年未发生过险情。堤顶高程 47.4m,当时堤顶修筑了 0.4m 高的子堤,大堤面宽 6m,迎水坡1:2,背水坡 1:3,43.00m 高程设宽 3m 的内平台,堤脚高程 40.0m 处为宽 10m的平台,防洪标准不到 20 年一遇。大堤基础 40.0m 高程以下依次为:表土耕作层厚 0.4m,粉砂层厚 0.6m,砂卵石层厚 1m,38.00m 以下为红砂石基岩。 2.出险情况 1996 年 7 月18 日凌晨 1 时,铁船堰堤段洪水位达到46.18m,大堤背水坡坡脚发生了散浸,散浸面积约 600m2,随后坡脚出现 5 处较大管涌,最大直径 1m,涌水带沙,堤脚实行抢护措施后,堤腰部位又出现了三处管涌,两处直径 1m 以上,相距 20m。至 19 日 5 时15 分,堤面出现了 3条横向裂缝,47m 长大堤迅速下塌,最大下沉 0.8m。19 日 6 时,在距上述出险处上游70m 处背水坡下部突然出现管涌,漏水量0.3m3/s;10 时许,管涌扩大到直径 1.0m 左右,水柱喷射高约 2m多;10 时 48 分,该段大堤整体下陷段长图 36-1 铁船堰险工示意图27m,深 0.7m,同时堤身出现多处纵横裂缝;20 时,这段堤又有小幅沉落。详见图36-1。 二、出险原因 该处地基属于卵石细砂岩层,覆盖土层薄,迎水坡脚以前常常发生采砂淘金现象,同时修堤取土,表土遭到破坏,坡脚形成陡坎,渗径相应缩短,在高洪水压作用下,渗透水带走粉砂细颗粒形成管涌。 三、抢险措施 坡脚出现散浸和管涌时,用袋装砂、粮等在堤背水侧筑成围堰,并内压块石、卵石;同时派潜水员在迎水坡脚用油布、棉絮封堵漏洞,并抛投砂袋、土袋。因水深,范围太大,漏水量无明显减少。堤背水坡脚通过大量堆砌粮袋、砂袋、卵石袋,形成了一个台,坡脚管涌基本控制。但管涌又向堤腰转移,出现三处较大管涌鼓水,仍采纳压砂袋、卵石袋方法压浸。距此险 70m 出现的管涌也采纳相同方法抢险。由于出水量太大,带走了堤身大量沙、土,堤身淘空,造成大堤整体下榻,塌陷的土体反而起到一定的止漏作用,且背水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