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进展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电能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电力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电力工业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把电力工业进展情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大家知道,在三相系统中都有中性点,但有的中性点接地,有的不接地。这是因为电力系统除正常运行情况外,往往会出现各种故障,其中最常见的是单相接地故障。为了处理这种故障,根据不同供电系统的情况,将中性点采纳不同的运行方式。目前,我国供电系统中常见的中性点运行方式有三种: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直接接地。前两种又称非直接接地。中性点采纳的运行方式不同,会影响到供电系统许多方面的技术经济问题。如供电的可靠性、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水平、对通讯系统的干扰、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等。因此,中性点采纳什么样的运行方式,实际上又是一个涉及到供电系统许多方面的综合性技术问题。1 概述中压电网以 35KV、10KV、6KV 三个电压等级的电压应用较为普遍,其均为中性点非接地系统,但是随着供电网络的进展,特别是采纳电缆线路的用户日益增加,使得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加,导致电网内单相接地故障扩展为事故。我国电气设备设计法律规范中规定 35KV 电网假如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 10A,3KV—10KV 电网假如接地电容电流大于 30A,都需要采纳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而《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施行)第 59 条中规定“35KV、10KV 城网,当电缆线路较长、系统电容电流较大时,也可以采纳电阻方式”。因对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世界各国也有不同的观点及运行经验,就我国而言,对此在理论界、工程界也是讨论的热点问题,在中压电网改造中,其中性点的接地方式问题,现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面临着进展方向的决策问题。2 中性点不同的接地方式与供电的可靠性在我国中压电网的供电系统中,大部分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系统)。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需要立即断开故障部分,不必中断向用户供电,因而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这是这种系统的主要优点。但是,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允许继续运行两小时,迅速发现并消除接地故障,以免由于未接地相对地电压长期升高,而进展成为多相接地短路。所以在这种系统中,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对地绝缘应按能承受线电压考虑设计,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