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浅议建筑结构后浇带的施工 摘要:结构后浇带主要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群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减小温度应力。本文通过介绍建筑结构后浇带的功能、施工做法及遇到的问题等,浅议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关键词:结构后浇带;功能;做法;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结构后浇带施工法便应运而生。1 结构后浇带的功能1.1 后浇带,也称结构后浇带。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 1.1.1 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 1.1.2 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 1.1.3 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 1.1.4 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几种作用,但终究是临时性的措施,待将该处混凝土补齐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施工也有特点。 1.2 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结构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2 结构后浇带的做法 2.1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结构后浇带。2.2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结构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 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结构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些,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结构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量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 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