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失真浅谈会计信息失真 【摘要】 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特点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客观因素或人为的操纵,会计信息的形成和提供违反了真实性原则,从而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给相关的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进入了一个经济飞速进展的崭新的时代,通过改革开放,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这种新旧经济体制转型的特别时期,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还并不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也在逐步健全中,社会制度存在很多真空现象,正因为这样,其中的会计制度和监督机制同样不够健全,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屡发生,造成财政收入流失,滋生贪污腐败现象。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产权不清楚,人为控制现象严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最大限度的增加自身的利益,利用对方信息的缺乏,就会做出不利于对方的行动,从而使市场交易过程偏离信息缺乏方的愿望。而企业所有者最关怀的是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总希望从企业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量其财务状况,以利于未来投资决策;另外,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向维护所有者方面倾斜。会计信息是反映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而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很难预测,这就使经营者有可能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他们更看重的是短期经济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而不会关怀企业长远进展,实行与所有者期望相反的会计政策,使会计信息失真。产权界定不明确会使部分产权置于公共领域,一些集体或个人就顺理成章的从企业中谋求“公共产品”,无法有效实施会计监督。因为产权界定是确定会计信息监督权限的前提,一直以来,特别是国有企业对这方面的的监督和控制处于弱项,内部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置企业的利益不顾,人为控制因素大,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掩饰其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内控机制不健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发现、防止和纠正舞弊,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事业单位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考核和评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