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雨水渗透的可持续利用浅谈城市雨水渗透的可持续利用 摘要: 随着城市的进展,不透水地面面积不断增加,雨水径流量也相应增加。雨水是宝贵水资源,应通过渗透等方式充分利用雨水以涵养地下水、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后,再使用雨水管系将剩余径流安全、合理地排除。对各种雨水渗透设施及其选址、堵塞、污染控制等问题作了简略论述。 关键词: 雨水径流渗透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城市排水体制主要为合流制(截流制)和分流制。从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厂运行、管道养护等多方面考虑,分流制较合流制优越,因此目前新建小区多采纳分流制,即污水和雨水分别由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收集和输送,污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雨水直接排入水体。雨水管道设计指导思想是:及时、迅速地排除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在确定雨水设计流量时没有考虑对雨水径流量的利用和压缩。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飞速进展,大量建筑物和道路等的建设使城市不透水地面面积快速增长。图 1 反映了北京市建筑占地面积年际变化情况。从 1996 年开始,北京市建筑占地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往年,几乎呈直线上升态。估计到 2025 年,北京市建筑占地面积将达 300km2 左右,其中还未包括道路等所占面积。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等不透水表面的径流系数一般取 0.9,也就是说其降雨量的 90%将形成径流。因此,随着城市进展,雨水径流量将大大增加,假如不实行措施而单纯考虑将雨水径流快速排出,所需雨水管道、雨水泵站等设施的容量、输送能力必将随之增大,这对于城市建设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此外,由于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认识到城区雨水的快速排出增加了接纳水体洪涝危害、河岸侵蚀和污染物的冲击负荷,还造成合流制系统中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困难及一部分雨污混流外溢而污染水体,因此对于传统雨水排除的指导思想从另一方面提出了质疑。 1 利用雨水涵养地下水--雨水渗透 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缺乏,以北京市为例,它是世界上 100 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300m3,低于国际公认的下限1000m3。1999 年是建国以来最干旱的一年,北京市降雨量为 389mm,为平均年降雨量的 59%,自然形成的水资源仅为 18.2 亿m3 。而北京市用水量为 40 亿 m3,其中 70%来自地下水。过度开采使北京市地下水储存量在 1999 年一年中减少了近 15 亿 m3,地下水位下降了 2~3m,以北京东郊为中心形成了一个 2000km2 的漏斗区。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