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结构隔震的进展与应用浅谈建筑结构隔震的进展与应用 【摘要】: 本文从隔震概念、原理、隔震系统的类型、隔震技术的分类、隔震体系的应用优点、隔震技术应注意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对隔震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促进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进展与应用。 【关键词】: 结构隔震,隔震系统,隔震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地震是世界上对人类构成巨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全世界每年大约 18 次的强震地震灾害,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我国地震频繁, 人口众多, 又处于经济迅速进展时期, 结合我国国情, 探求一种安全、经济, 适合于量大面广的一般民用建筑减隔震房屋体系势在必行。 结构减震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结构中附加装置或子结构, 通过隔震装置阻隔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 或通过消能装置消耗地震输人上部结构的大部分地震能量, 或通过子结构产生反向作用力, 从而减少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 一、隔震的概念、原理 1.1 隔震的概念 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 如由橡胶隔震支座和阻尼装置等部件组成的具有复位功能的) 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的自振周期,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 1.2 隔震设计原理 隔震设计是指在房屋底部设置由橡胶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等部件组成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求。也就是说,通过隔震层的大变形来减少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减轻地震破坏程度,使建筑物只发生轻微运动和变形,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隔震一般可使结构的水平地震加速度反应降低 60%左右。隔震设计能使结构的基本周期延长, 以避开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明显地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使上部结构处于正常的弹性工作状态。隔震体系抗震措施简单明了,还能降低房屋造价,而且震后修复方便,震后只需对隔震装置进行必要的检查更换,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 隔震系统的类型 隔震系统是由隔震器、阻尼器和复位( 风反应控制与地基微震动) 装置等组成。阻尼器可单独设计,也可与隔震器合为隔震支座一种元件以方便使用,必要时尚需设置防风锁定装置。 隔震系统常用的有摩擦滑移加阻尼器隔震系统、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系统、摩擦滑移摆隔震系统、组合基础隔震系统等,目前比较成熟的是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系统。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