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制的构建浅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制的构建 摘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避开会计信息失真是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最重要目的。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监督往往被看作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保障体系。虽然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开始有意识狠抓会计监督,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特别性质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会计监督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鉴于此,本文希望在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现状的分析之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改进 一、引言 在我国,会计监督具有双重含义。首先,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人员在利用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同时,对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监督。这就要求会计机构和人员一旦发现不合法、不真实的会计资料,就应该不予受理,对于一些记载事项不法律规范、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应该退还给企业,或者要求其尽快更正。假如发现存在账实不符现象,应该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根据相关规定处理,并且尽快查明原由,做出及时处理。其次,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工作及行为本身的监督,也就是说会计工作不仅仅受到企业自身来自内部的监督,还需要接受来自财政、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等主体的监督。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的不断传播,国有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会计监督对公司迈向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国有企业在改造重组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会计监督活动来保障实施。可以说,从企业申请项目立项、可行性讨论性报告、创立新公司、企业财产清查、产权界定等问题,都需要提供大量会计原始资料,而这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则需要健全有效的会计监督来加以保障。其次,会计监督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运作目标。国有企业在向现代公司制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挖掘会计监督的各项职能,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在我国朝着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其中的“内部控制人问题”尤其突出。首先,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的经营目标不相一致,导致经营者在企业内部拥有大量的信息优势,很容易滋生内部人的投机行为。这一情况,在国有独资企业中尤为突出,董事会行使了大量股东的职权,再加之所有者不到位,导致了内部控制人问题愈演愈烈,给会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