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浅谈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凝土的几种常见裂缝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对裂缝的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78.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展,市政道路工程、公路工程、楼房建筑、桥梁工程等应用混凝土工程越来越多,但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裂缝不仅影响了美观,还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必须实行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结合本人近几年的施工经验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裂缝。 1 裂缝的类型及其特征 常见混凝土裂缝类型主要有: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化学作用裂缝、外荷载作用产生的变形裂缝、施工因素裂缝、沉缩裂缝等。 1.1 干缩裂缝 根据混凝土浇筑后出现裂缝的时间长短分为塑性干缩裂缝和长期干缩裂缝。塑性干缩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筑 1~7 天后,出现在结构表面,微裂,似龟纹。长期干缩裂缝表面开裂,裂缝走向纵横交叉,裂缝宽度很小,与发丝相似,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筑数周或数月。 1.2 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间形成温度梯度而产生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分为表面温度裂缝、深度温度裂缝和贯穿温度裂缝。裂缝宽度受温度影响冬季较宽,夏季较窄,裂缝走向一般无一定规律,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且宽度变化不大。 1.3 沉缩裂缝 分为塑性沉降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前者出现在钢筋上方、结构变化处,浇筑 10 分钟至 3 小时出现;后者为不规则斜裂缝,在钢筋以上,似龟纹,浇筑 30 分钟至 6 小时出现。 1.4 施工因素引起的裂缝 施工过程中由于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浇筑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原有的混凝土基础表面没有进行凿毛处理,或者凿毛后没有用水冲洗洁净,也没有铺水泥砂浆垫层,就在原混凝土表面浇筑混凝土,致使新旧混凝土接茬间出现裂缝。支架下沉、模板变形、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产生的裂缝,其吊加载过早时发生垂直于主筋的横向裂缝等。 2 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往往是多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1 沉缩裂缝 钢筋上方与其周围发生不同的收缩下沉产生的沉降裂缝,随着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不同,浇筑高度及浇筑速度不同而不同。浇筑高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