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与预防浅谈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与预防 摘要:结合几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和预防应遵循“收”与“放”结合的原则,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建筑与结构设计、材料质量选用和控制、建筑施工等三大方面提出改进和防治措施,以下重点介绍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设计、材料质量、裂缝防治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裂缝位置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 45 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法律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墙体或圈梁约束,限制了楼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楼板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末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 45 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板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别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可以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纳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 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根据实践检验,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 1.2m 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45 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末端或外侧,而当采纳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 45 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即拐脚)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二、原材料的选用与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选用的质量和标准。对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