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渤海湾区域性工程地质综合评价

渤海湾区域性工程地质综合评价_第1页
1/7
渤海湾区域性工程地质综合评价_第2页
2/7
渤海湾区域性工程地质综合评价_第3页
3/7
区域性工程地质综合评价 .1 基础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1.1 海底地形与地貌渤中区为一浅缓盆地,由莱州湾和中央盆地等构成,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倾斜,渤海海峡是通向外海的海口。区内等深线大致与海岸平行,较平直稀疏,最大水深出现在海口北老铁山水道,测得最大水深 70.6m,大部分海域小于 30m。海底坡度除个别地区较大外,一般小于 0.3-0.2‰,自岸向盆地中央渐缓,大致在 20-25m 水深附近有不明显转折,莱州湾坡度为 0.13-0.11‰,盆地中央小于 0.14-0.10‰。本区东北角海底起伏较大,脊沟发育,其间相对高差 10-15m,坡度较大,局部地段可达 3.74-2.0‰。区内海底地貌形态与类型均比较简单,以堆积地貌为主,侵蚀地貌少见,大致可分为:近代黄河水下三角洲、莱州湾海湾堆积平原、渤中浅海堆积平原和海口涨潮流三角洲。其中涨潮流三角洲堆积脊沟地区地形起伏较大,近代黄河三角洲东北岸和现代河口三角洲岸滩海底尚处在不平衡状态,前者正遭受侵蚀改造与调整,后者还在快速淤积与建造,二者边缘地带常出现冲刷沟谷和塌陷。 .1.2 现代沉积作用黄河每年输入的大量泥沙(6-10×10 t/a)是区内沉积作用的主要物源。入海的粗粒级泥沙,在现代河口附近粉砂急速堆积,局部地段年淤厚可达 6m,边缘地带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聚集,现代沉积速率大于 3.0cm/a。入海的细粒悬浮泥沙,在海流搬运与扩散下,在海盆中央及其渤海湾口地带,淤积厚达 4-6m 松软的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现代沉积速率 0.1 -0.19cm/a。在与辽东湾交接地带增至 0.35cm/a。莱州湾东部和北部基本不受黄河入海泥沙的影响,以粉砂沉积为主,是沿岸河流输入泥沙的结果,现代沉积速率 0.3cm/a。东部海口附近涨潮流三角洲自成体系,近海口处冲刷作用强烈,粗砂、砾石和粘土散布于基岩表面,三角洲主体主要沉积细砂,南侧与浅海或海湾平原交接地区,粗细砂泥相混,以砂-粉砂-粘土沉积为主,现代沉积速率为 0.1 -0.27cm/a。 .1.3 海底泥沙运移状况根据不同尺度波浪作用下海底泥沙产生净推移的范围和中子活化分析示踪海底运移趋势的分析等讨论结果表明: .1.3.1 渤中中部及其渤海湾口,表层沉积物以细粒组份为主,是表层松软泥沙的运移扩散区,但在不同重现期波浪作用下则是不活跃地区,这是由于细粒沉积物粘性较大,抗剪强度增高,泥沙起动流速较大,风浪作用不容易产生净推移所致。渤中南部和莱州湾近海及海峡以西地区,沉积物组成较粗,因所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渤海湾区域性工程地质综合评价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