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潘桥隧道总体施工技术方案

潘桥隧道总体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1/43
潘桥隧道总体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2/43
潘桥隧道总体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3/43
xx 隧道施工技术方案第一章 工程概况1.地形地貌:xx 隧道位于 xx 市 xx 乡 xx 至 xx 县 xx 镇高庄村十组,地貌类型为丘陵地貌,地表剥蚀较强烈。山顶最大高程为 383.0m;隧道起点段位于两山之间的冲沟偏左侧山坡上,冲沟切割深度较大,隧道范围内冲沟底部最低高程 227.0m。隧道中间近 xx 段一侧位于冲沟中,分布水田。隧道山体表面残坡积粉质黏土或碎石土厚度小,山坡上植被较发育。洞身上部有一条水泥公路通附近省道,但进出口交通条件较不便。(1)隧道围岩分级根据勘探及野外调查成果,该地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和泥盆系上统化学沉积岩和碎屑岩。Ⅲ级围岩:分布于 ZK81+980~ZK82+070、K81+980~K82+070、ZK82+570~645、K82+570~650;Ⅳ级围岩分布于 ZK81+780~980、K81+770~980、ZK82+070~ZK82+570 、 K82+070 ~ K82+570 、 ZK82+645 ~ 695 、 K82+650 ~ 680 段 ; Ⅴ 级 分 布 于ZK81+980~ZK82+070、K81+980~K82+070、ZK82+570~645、K82+570~650 段。(2)隧道水文地质评价隧道区地下水赋存于基岩节理裂隙及岩溶管道中Ⅳ、Ⅴ级围岩分布地段,部分地段洞顶埋深较浅,尤其Ⅴ级围岩段局部洞顶已暴露于地表。大气降水或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或在软硬岩层交界处下渗,或沿溶蚀裂隙等渗入,将降低围岩的稳定性。特别是K82+250~400 段位于地势低洼的冲沟中,且存在基岩破裂带,地表水渗入量较大,在隧道施工营运过程中因疏干地下水可能产生大的涌水量。因此Ⅳ、Ⅴ级围岩分布地段需考虑雨水下渗甚至突水,并实行相应措施进行预支护、衬砌。(3)工程线路设计概况xx 隧道是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双向四车道中隧道,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 ZK21+720~ZK82+695,全长为 975m,右线起讫桩号为 YK81+720~YK82+680,全长为 980m。左线隧道娄底端 450.502m 位于 R=5000m,a=9°48′01″,L=855.259 的曲线内,xx 端位于直线内;右线隧道娄底端 375.667m 位于 R=5500m,a=9° 48′01″,L=940.784 的曲线内。路面最大超高 2%。左线前 230m 为 2.8%的上坡,变坡点桩号为 ZK81+950,后 745m为 1.55%的下坡;右线前 180m 为 2.8%的上坡,变坡点桩号为 K81+900,后 780m 为 1.4%的下坡。左、右线均位于半径为 16000m 的凸型竖曲线中。 (4)隧道结构设计概况xx 隧道共 9 种衬砌结构设计明洞段 JO 衬砌:采纳 60cm 厚 C25 钢筋混凝土衬砌,外设 2cm 厚 M20 水泥砂浆抹面,2mm...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潘桥隧道总体施工技术方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