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构建低碳消费模式的法律路径讨论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构建低碳消费模式的法律路径讨论 【摘要】构建低碳消费模式,法律规制十分必要。河北省的低碳消费法律规制步伐虽然已经启动,但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借鉴国外先进做法,从立法、执法、司法和社会四个层面提出了河北构建低碳消费模式的法律对策。 【关键词】低碳消费 法律规制 法律路径 一、河北省低碳消费法律规制概况 (一)河北省低碳消费法律规制现状分析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压力,河北省也把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众多成就,在法律规制方面,已初步体现了低碳消费的理念。《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等十余部相关地方法规的出台,正式拉开了河北省构建低碳消费模式的序幕,也推动了河北构建低碳消费模式的步伐;同时,一些激励低碳消费的政策、行业标准也陆续出台,加速了河北进展低碳经济的节奏。 (二)我省构建低碳消费模式之法律规制的不足 (1)缺少统一的低碳消费法律体系。目前,河北省虽已出台不少进展低碳经济的法规,但缺乏针对性,比较分散,涉及少部分行业和领域,而众多的行业和领域并未涉及,广阔城乡居民及其家庭也未涉及;另外河北目前虽有不少低碳消费的相关政策、行业标准,但其并不能代替法律法规,构建低碳消费模式,终究需要严格的制度加以法律规范。 (2)对企业的低碳行为规制和保障不力。一方面,随着低碳消费进入千家万户,一些不法企业打着“低碳”的幌子生产和销售“高碳”产品,而现有的低碳节能标准还很模糊,这也是导致很多商家能够浑水摸鱼得逞;另一方面,研发、生产低碳产品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政府在这些领域没有更多的投资,也没有相应的税收调控,这也是导致真正的低碳产品既少又贵的缘故。 (3)对消费者低碳消费关注不够。低碳消费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消费观念,虽然已经家喻户晓,但还不够深化,很多消费者一知半解;同时消费者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也没有纳入现行法律框架之内,使得以假冒的低碳产品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和消费者自己高碳消费的现象屡禁不止。 (4)现行有关执法和司法体制不健全。低碳消费涉及众多行业领域,但在执法层面,主要由地方环保部门承担,虽也有其他部门参加,但缺少配合,权责不明确,导致很多时候执法不力,执法不严;在司法层面,有关环境诉讼历来不受司法机关重视,相应司法机关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