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下的动物农场生态视角下的动物农场 【摘要】奥威尔的《动物农场》中的既蕴含了政治意义,又有着丰富的生态内涵,生态体系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它的内在价值,也拥有独特的情感与尊严,这一切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作为生态体系中普通的一员,人类应该爱护自然,敬畏生命,融入到自然中去而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正建立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生态视角下分析《动物农庄》,可以引起新的思考。 【关键词】动物农场;生态视角;和谐 一、引言 《动物农场》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部作品以隐喻的形式描写革命的发生、革命的背叛和革命的残酷:一个农场的动物不堪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群起抵抗,赶走了农场主;它们建立起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家园,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原则;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慧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细心的读者自可看出,此书不属于人们所熟悉的那种蕴含教训的传统寓言,而是对现代政治生活的一种寓言式解构。《动物农场》被公认为最杰出的政治寓言,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二、生态文学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而不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人类的利益为价值推断之终极尺度的文学。生态文学以生态整体主义或生态整体观作为指导考察自然与人的关系,它对人类所有与自然有关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推断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即生态系统和谐、稳定和持续地自然存在。 梭罗的《瓦尔登湖》将生态思想植入中国文坛的土壤。这是关乎中国生态文学影响源的重要事件。上世纪 70 年代,世界生态文学里程碑一般的杰作《寂静的春天》中译本问世,震撼了并一直震撼着一些中国作家的心。80 年代,罗马俱乐部的思想被译介引入,为刚刚兴起的我国生态文学提供了另一重要的思想资源。21 世纪初,欧美生态文学、生态哲学的成就被系统介绍进来,为我国生态文学走向深化提供了重要参照。格伦?洛夫(Glen Love)在《重估自然:走向一种生态批判》中阐述道,“今日文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重新指引人的意识去充分认识在一个受到威胁的自然世界中自然的地位。”从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中国生态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感悟自然、展现危机和反思根源几个方面。但中国生态文学远未成熟,甚至,在生态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下,文学对生态还显得较为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