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地创建智慧城市是当务之急科学合理地创建智慧城市是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进展的阶段。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公布一年多以来,各地区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相似的难点问题。为了解当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的建设情况,以及在进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经济》杂志独家专访了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经济》: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仇保兴: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意义是充分利用信息化作为载体,融合新型工业化、集约机动化智慧地推动我国城镇化,使百姓生活更便利、更美好,使城镇投资环境更好、更公正,使经济和社会进展更加和谐、更加低碳节能和环保,有利于顺利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 2025 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指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的道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进展。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中,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必须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目标,结合四化的各自功能,来探究四化融合的具体模式:新型工业化是进展的动力,是制造就业岗位的主途径;农业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基础,无农不稳;信息化是协调、组合和系统集成创新的工具,是推动各方面有机融合和可持续进展的新途径;而新型城镇化是机会平台,离开了这个机会平台自身的健康进展,其他三化就有可能成为无本之末、无源之水,“四化”必须相互促进、同步进展。 另外一点就是,我国城镇化自身也存在的一些亟待要解决问题,比如:各地进展不平衡、区域进展不均衡、城镇结构不均衡、大城市病、城乡进展不平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协调、城镇化与公共服务不协调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交通的拥堵已经从沿海大城市向全国蔓延,空气的污染从北方向南方蔓延,水体的污染虽然局部上有所改进、但总体上没有好转,垃圾围城、耕地减少、能源紧张、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都制约着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健康进展。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离开解决这些问题的智慧就是“白智慧”,不能诊断医治城市病的智慧系统就是“瞎智慧”,不能使市民生活更美好的智慧就是“空智慧”。要避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