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沙市中山路的病害现状调查与分析荆沙市中山路的病害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结合对荆州沙市区中山路沥青路面常见的几种病害的调查情况,简要的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从认知方面更进一步了解了公路病害的产生机理,提出的解决方案注重针对性和有用性。 关键词:沥青路面 工程病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背景 1.1 概述 荆州沙市区中山路全长 2.025 公里,路基顶宽 K0+000-K0+700为 10.5 米,K0+730-K2+705 为 8.5 米,路面为 2x3.5 米,结构采纳20 厘米沥青砼,路线平面线形采纳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路面设计荷载汽-20,挂-100。 2 道路主要病害情况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经济进展的需要,市政公路在我国同样进展迅速。而沥青路面因为具有养护时间短、行车舒适、维修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纳。中山路段客流量大,车辆超载严重,致使路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车辙、龟裂、唧浆等病害现象,从而加速了道路的破坏。下面具体介绍这几种病害的产生情况。 2.1 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的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2.1.2 超载原因 沙市区中山路上大车,重车较多。据统计,目前行驶的重载车辆,其超载能力是令人震惊的。一辆载重 10 吨的重型货车,可以装载 30-40 吨货物,其超载能力达到设计载重能力的 3-4 倍。科学检测表明,超载运输车辆对路面的损坏是几何级数倍增的关系,当车重增至路面设计承重的两倍时,其对路面的损坏将增大到原来的 20倍左右,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较深的车辙。 2.2 龟裂 路面龟裂或疲劳裂缝是在重复交通荷载作用下,沥青面层或稳定基层疲劳破坏产生的一系列相互贯穿的裂缝。裂缝最先出现在沥青面层或稳定基层底部,荷载弯拉应力或应变最大的位置。裂缝传至表面,开始时只是一条或数条平行的纵向裂缝。在车辆重复荷载作用下,裂缝连通起来,形成了多边、锐角的小块,进展成为网状或龟纹状的裂缝。 2.3 唧浆 唧浆病害是地表水通过沥青碎石面层渗入基层,使基层软化、膨胀,在车辆荷载的连续作用下,基层中细小颗粒从面层空隙喷射出来的现象。产生沥青碎石唧浆病害的原因,除了受气候条件影响外,主要还与路面结构类型、面层碎石级配、路基路面排水、超载车辆通行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