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全球化下的建筑“殖民”对地方的影响警惕全球化下的建筑“殖民”对地方的影响 摘要:在后殖民主义时代里,经济取代了枪炮,成为了强国、大国“入侵”和“控制”落后国家的新型武器,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作为有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国家的一种传承,却慢慢的也被腐蚀了,被“殖民”了,我们要警惕这种经济全球化下的建筑“殖民”,重新找回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建筑,找回我们自己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全球化建筑“殖民”地方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比较精确的理解上,殖民主义可被想象成为一个社会对另一个社会的征服,根据这一想法,建筑在重塑全球性的生存环境的层面上兼具物质和象征的重要性,我们通常会将这一重塑过程理解为现代性。好多人可能对这个议题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不然,这是我们必须要仔细面对的一个严肃的问题。其实像弗兰姆普敦这样的建筑批判家,在他那个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讨论中,也没有对殖民主义和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叙述。 中国的许多城市,特别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慢慢的成为了全球化的进程中的一个实验室或者说游乐场,基本成为中国内陆的一个换喻,也就是说整个的中国大陆也是一个大的实验室或者说游乐场。社会主义国家与全球资本的联姻构成了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动力,我们若忽略了这个背景,便根本无法从建筑上或者其他方面把握上海或者说是中国的动向。换句话来说,正在提倡国家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核心人物,是我们的国家领导层。但是现在制造出来的全球性,似乎比殖民岁月里的建筑更与当地的环境相分离。殖民和全球化建筑分享了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参照系均外在于他们坐落的地点。 全世界的建筑的达成体现在全世界建筑事务所等类似的企业上,其意念就不是对地方的承诺,那你们会问这是代表什么呢?我可以说这其实就是代表了对其是否体现全世界资本主义和这个制造过程中的消费顾客。换言之,沟通不是体现在全世界对地方,其实只存在于在全世界与全世界对地方的说辞,因此,地方就被商品化了。如此的对话当今已经不但被中央领导层所颂扬,同时也被中国各级领导层也基本是同一的调调。 很多城市都没有了地方特色,都是“千城一面”,走起了全球化,现代化的道路,可是这条这样走下去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相当危险的,因为我们国家目前还处于进展时期,并不是发达国家,在国家的很多地方还是相当落后的,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条件而且我们切实也需要我们自己的东西来。 如今的世界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