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论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摘要】土建工程的设计应有最低使用寿命的要求;对于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在其使用期内应实施强制性的定期安全检测。要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管理体制,鼓舞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关键词】土建结构工程;法律规范;安全设置水准;安全性;耐久性 为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现状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后面对市场经济的需求,提出一些问题及建议。 一、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 结构安全性是各种作用下结构防止破坏倒塌、保护人员不受损害的能力,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准,也与结构的正确使用(维护、检测)有关,而这些又与土建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法律规范、规程、条例等)的合理设置及运用相关联。 1、我国结构设计法律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对结构工程的设计而言,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等几个方面。 (1)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与结构构件安全水准关系最大的两个因素:一是法律规范规定结构需要承受多大的荷载(荷载标准值),二是法律规范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与材料强度分项系数的大小,前者是计算荷载对结构构件的作用时,将荷载标准值加以放大的一个系数,后者是计算结构构件固有的承载能力时,将构件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加以缩小的一个系数。这样根据我国原有法律规范设计办公楼时,所依据的楼层设计荷载(荷载标准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值大约只有英国、美国的 52%(考虑人员和设施等的活载)和 85%(对结构自重等的恒载),而设计时据以确定构件能够承受荷载的能力却要比英国、美国法律规范高,两者都使构件承载力的安全水准下降。 (2)结构的安全耐久性。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法律规范,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而对环境因素作用(如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工程周围水、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下的耐久性要求则相对考虑较少。混凝土结构因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导致的结构安全事故,其严重程度已远大于因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偏低所带来的危害,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格外重视。我国法律规范规定的与耐久性有关的一些要求,如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和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都显著低于国外法律规范。损害结构承载力的安全性只是耐久性不足的后果之一;而提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