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学校教育中出现的师生关系的淡漠化、紧张化等不和谐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进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着重从老师的角度进行思考、反思,“民主与平等”、“关爱与尊重”、“对话与合作”应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应有之意,并提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举措。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25)05014201 和谐是事物存在、进展的最佳状态。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双方能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师生共处于和谐的统一体中。和谐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思想、情感、诉求的呈现和彼此渗透的过程,是师生的精神境界发生变革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的和谐进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学校教育中出现的师生关系紧张化、淡漠化等不和谐状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深思传统的师生观。如何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和谐师生关系的特点 (1)民主与平等。老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民主与平等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罗杰斯曾说:“主张学校建立一种帮助关系,老师与管理者应以毫无威胁的、真诚可信赖的存在方式为学生所接受”。老师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摒弃师生主从关系,遵从民主、平等的原则,自觉改变以往施教者的身份而以帮助者、引导者、组织者、“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来融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具有双向互动性,真正体现出师生间应有的民主与平等。 (2)关爱与尊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和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表达思想、情感、诉求的权利。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老师处理问题时主观臆断,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关爱与尊重,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互敬互爱。 (3)对话与合作。对话意味着师生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思想、情感上的沟通沟通。弗莱雷曾指出:“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将不复存在,一个新名词即老师学生或学生老师产生了。在对话过程中,老师的身份持续变化,时而作为一个老师,时而成为一个求知的学生。学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