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共建论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共建 摘要:分析了社区图书馆的特点与现状以及高校图书馆的优势,探讨了两者共建的形式及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共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25)08-0138-01 社区图书馆在提高居民素养、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和满足居民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国家正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预见社区的高速进展与社区文化建设滞后的矛盾会进一步突出。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建设,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设备技术和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开展与社区图书馆的共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社区图书馆的特点与现状以及高校图书馆的优势,浅析两者共建的形式及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1 社区图书馆的特点与现状 1.1 主要特点 社区图书馆被喻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周围的所有居民,主要社会角色是对居民进行终身教育,不断提高居民素养。与大型公共图书馆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小巧有用,贴近居民,方便读者使用。在欧美发达国家,读者利用率非常高。社区图书馆另一大特点是形式多样,除了公共图书馆体系中“社区图书馆”外,还包括一批由社区集体或个人投资建设的为当地社区居民服务的图书馆。 1.2 现状 当前由于经费短缺,我国的社区图书馆普遍存在数量严重不足和办馆力量薄弱等问题,无论是人均占有图书册数、借书量,还是图书馆的利用普及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没有真正发挥出服务当地社区居民的功能。北京市为例,主城区的社区图书馆普及率已达到 90%,但是居民普遍感到社区图书馆没什么书可看,很多社区图书馆的利用率不高,甚至几乎一个月也没人进去。资料显示,美国的旧金山湾区,平均 50%居民领有社区图书馆借书证,居民人均一年去图书馆 10 次,借书 10.2 册。 2 高校图书馆的优势 2.1 馆藏资源丰富 高校是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进展科学技术文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专门机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对高校建设的重视,各高校的校园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每年都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资金划拨图书馆,用于购置文献,猎取国内外最新的书刊;图书馆的服务手段也基本实现现代化,校内读者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阅读各类电子文献,获得最前沿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