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框架在边坡治理中的实际运用锚杆框架在边坡治理中的实际运用 【摘要】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快速进展,山区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适宜建设的场地越来越少,解决土地资源问题对于山区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对于边坡处于临界状态和临时稳定状态尚不满足法律规范要求的场地,通过边坡治理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利用,解决山区建设用地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就锚杆框架在边坡治理中的实际运用作出全面的阐述,以期能为更多的山区边坡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边坡、锚杆框架、土地资源。 中图分类号:U213.1+3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黄山区汤口镇地处亚热带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多变,特别是夏季,受暖空气控制,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常有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区内年平均气温 15.1℃,极端高温39.0℃,极端低温-16.0℃;年平均降水量 2340mm,年平均蒸发量约 1300mm。该地区降水集中,最强降雨量看可达 65mm/h 左右,最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本次整治场地及周边黄海高程约 400~600m 之间,山体切割强烈。山体呈尖棱状~钝棱状,原始地形坡度20°~40°,局部达 50°以上。该场地边坡坡脚海拔 420.5m,坡顶海拔 454.4m,最大高差为 33.9m,坡度一般 32~43°,坡向 108°。由于边坡已开挖,后缘开挖面最高达 15.5m,坡度 50~67°。 2、边坡岩土特征稳定性状态分析 边坡岩土体类型共有以下 3 类:粉土混角砾:分部于边坡后缘以上的坡体表层。灰黄色,稍密,湿,顶部 0.50m 夹植物根须。角砾含量约占 15%~20%,粒径在 1~5cm 之间,棱角状,物质成分为粉砂岩、石英等;粉土可塑状态,塑性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透水性中等。强风化断层角砾岩:为硅化破裂带,灰黄色,成分为粉砂岩夹砾,砾为硅质,风化强烈呈土状,岩性软。中风化断层角砾岩:可以分为硅化破裂带和断层泥,硅化破裂带为灰色,成份为砂岩夹砾,砾为硅质,岩性软;断层泥为灰色,呈土状。 边坡在未破坏前具有不同的破坏模式,若从滑动面的形状来分,可大致分为单一平面形破坏、折线形破坏和圆弧形破坏,对于岩体边坡来说还可能存在受两组组合结构面控制的楔形破坏。不同的破坏模式计算方法是不同的,边坡产生破坏的破坏模式要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和分析。 组成本边坡的岩土主要是强、中风化断层角砾岩,上部覆盖0.5~0.1m 厚的粉土混角砾,强风化断层角砾岩体由于风化较强,强度较低,更重要的是其风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