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至 XX 高速公路 XX 至 XX 段(XX)第二合同段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述本合同段路线起于XX市XX镇以西XX村羊角冲,对接拟建的XXXX公路大桥南岸接线,同时与拟建的XX至XX高速公路十字交叉,设置XX南枢纽互通,路线向南经XX镇XX河,XX河镇XX桥、XX、XX坪进入XX乡XX棚,在XX跨X224县道后延XX河北岸展线至XX村骡马冲设置XX互通,跨XX口,延XX河两岸布置,穿长岭岗、跨XX至XX,在XX村附近设置XX服务区到达合同段终点。标段起讫桩号K55+725-K78+600 , 总 长 22.875km , 主 要 工 程 内 容 包 括 大 桥 4976.65m/15 座 , 中 桥139.08m/3座。桥名桩基根数桩长(m)XX 支渠大桥2813--17XX 大桥19217--33XX 大桥3614--24XX 棚大桥5612--20XX 包大桥3013--17XX 口 1#大桥2612--17XX 口 2#大桥2813--15XX 山分离式立交2017--22XX 南互通 MK55+725 主线桥5615--18XX 互通 XX 互通主线桥54122、地层岩性项目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的上扬子台褶带,为燕山运动的产物,主要由进东西向的褶皱、北北西向和北北东向的平移断层及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成,构造较为复杂。主要为第三系陆相砂岩、黏土岩和奥陶系、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建造,第四系堆积层有多种成因类型,分布不连续,厚度变化大,主要呈带状分布于河流、沟谷和山间洼地。(1)第四系(Q)①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1+p1):下部为砾石层和碎、块石层;上部为粉质粘土、粉土、细砂,组成合流冲积二元结构,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和较大冲沟谷底处。② 第四系全新统残破积层(Q4e1+d1):下部主要为黄土层,底部为半风化岩石与基岩过渡;上部为粉土、含岩块黏土。主要分布于坡面下部至坡脚处。③ 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1+d1):下部主要为块石、碎石层;上部为砾石、碎石层,分部于陡坡坡面下部及坡脚。(2)第三系分水岭组(Efn)为一套陆相砾岩、砂质泥岩沉积,局部为含钙质团块泥岩、泥灰岩。在项目区出露较少,仅在线路起点附近有分部,下伏寒武系三游洞群灰岩。(3)志留系(S)本合同段分部较少,仅见于 XX 连接线上,为下统龙马溪组(S11n)黄绿色粉砂质页岩夹细砂岩、粉砂岩、硅质页岩。(4)奥陶系(O)本合同段分部较少,主要见下统(01f+n):包括南津关组(01n)和分乡组(01f),为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白云岩,上部为灰岩夹页岩,底部为页岩夹灰岩。在 XX 连接线局部见中、上统紫红色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