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与 CVC 在临床使用中的对比分析近年来,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置管(cvc)两种方法已经成为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两种静脉给药途径。现就这两种方法的操作难易、穿刺异常致失败、留置时间以及拔管后导管内壁的光滑度、液体流速、并发症进行分析,便于在今后更好的运用.一、操作难易1、PICC:PICC 导管通常是由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其导管的尾部要求置入上腔静脉的下 1/3 处。通常选择肘部贵要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可看到和扪到,其周围无重要组织结构,操作创伤小,流程简单,只要掌握静脉穿刺技术的护士便可完成操作。穿刺危险性小,安全留置易于护理,在穿刺一针见血后假如不碰到血管痉挛、导管异位等因素时,操作时间一般在 10 分钟左右,同时创伤小、出血少,病人基本无痛苦。所以 PICC 有操作简单、创伤少、血管定位准确的优点.2、CVC:锁骨下静脉位于第一肋、锁骨和前斜角肌之间的三角内,成弓形,为腋静脉的直接延续,位于第一肋的外侧缘,在胸锁关节的后方与颈内静脉合成头静脉后汇入上腔静脉。该静脉双侧均在同侧锁骨的后方,其体表投影为胸锁关节上缘略斜向下外与锁骨中、内 1/3 交点处之间的连线,且静脉长度和外径无显著性差异。由于在锁骨上或下静脉穿刺,这些静脉较深,看不见,摸不清,定位困难,且解剖复杂,这在操作时要求操作者必须掌握扎实的解剖知识。邻近重要脏器多,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常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或由医师亲自操作。二、穿刺异常致失败1、PICC 常见原因:①患者血管状况差.因为长期治疗外周血管已被反复穿刺、上肢软组织明显水肿致使浅表静脉暴露不清楚、周围循环衰竭,无法寻找到正常血管供 PICC。②选择穿刺部位不当.选择头静脉穿刺易造成送管困难。③血管痉挛。患者心情紧张,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送管困难。误入腋静脉导致送管困难并失败。我们认为 PICC置管应注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尽量避开在头静脉穿刺。如必须在头静脉穿刺,当送导管遇阻力时勿强行置入,可在导管尖端到达肩部时,让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部,使导管易于进入上腔静脉.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心理上的配合。2、CVC 常见原因有:①操作者的负性心理及操作不熟练。②患者摆放体位不当。③同一部位血管反复穿刺,局部组织增生,解剖关系发生变化移位,导致穿刺失败。④血管走行变异,误入动脉.⑤ 穿刺成功,导丝置入受阻。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时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