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 基础知识与典型应用一、何为 RFID? 在 20 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讨论是科学技术进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1948 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 RFID 的理论基础.经过数十年的进展,如今,RFID 技术理论日趋成熟,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从概念上来说,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猎取相关的数据信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RFID 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1、RFID 组成 RFID 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标准是 EPC 标准,它将 RFID 系统分成了四个层次,包括物理层、中间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是整个系统的物理环境构造,包括标签、天线、读写器、传感器、仪器仪表等硬件设备。 中间层是信息采集的中间件和应用程序接口,负责对读卡器所采集到的标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处理,然后将信息传送到网络层或应用层的数据接口。 网络层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间的数据联系纽带,各种信息在其上交互传递. 应用层则是 EPC 后端软件及企业应用系统。在明晰的系统层次上,EPC 标准还统一了数据的报文格式,并法律规范了输出传输流程。这样,RFID 系统的部署就会变的严谨有序。 通常我们所说的 RFID 产品处于物理层,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包括: ◆ 射频标签(或称射频卡、应答器等) 射频标签也可称作射频卡,它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含有物品唯一的标识体系,包含著一系列的数据和信息,比如产地,日期代码和其他关键的信息等,这些信息储存在一个小的硅片中,利用阅读器,可以及时方便的了解精确的信息。射频标签能储存从 512 字节到 4 兆不等的数据,由系统的应用和相应的标准决定,射频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等. 根据不同的方式,射频卡有以下几种分类:表 1。 射频标签的分类 ◆ 射频阅读器 在 RFID 系统中,信号接收设备一般叫做阅读器(或读卡器)。阅读器的基本功能就是提 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在 RFID 相关产品中,读卡器的含金量是最高的,因为它是半导体技术、射频技术、高效解码算法等多种技术的集合。 阅读器从外形上大体上可分为手持式或固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