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思考**村位于**区西郊办事处北部,是城乡交汇地带。全村共13个组,381户,总人口1460人,党员67人。近年来,**村不断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围绕创建抓经济,抓好经济促创建,取得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双丰收。村党支部曾多次被区、办事处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其中03年被评为市级“五好党支部”。回顾三年来的创建工作主要做法和体会是:一、村两委班子核心强、组织措施落实是关键村支委一班人深深明白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有一个良好健康、奋发向上的领导班子。因此,我们始终把班子建设,特别是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三年来村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带领全村广大群众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文明村的各项创建活动。1、抓组织班子建设。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副主任为副组长、条线干部和村民小组为组员等七人组成的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领导小组。年初制定创建计划,管理措施、落实资金,把创建区级文明村作为本村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做到书记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条线干部齐心抓把创建工作责任落实到人。2、加强学习促进党风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了使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发挥班子和党员的作用村党支部坚持学习制度,每周开展小组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先进性教育知识等。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三讲、三德"等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为推进我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第1页共6页3、推行村务公开制度、促进稳定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结合全村自治示范达标要求,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我村财务管理帐目、建房宅基地审批、其它收支费用等内容进行村务公开,增加透明度使百姓能了解,村务公开促进了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受到了群众的好评。4、建立了二会合制度(股东代表会、村民代表会)。每年我村召开二次股东代表会和村民代表会,主要传达村委会工作报告和重大决策报告;股份董事会汇报收支情况及业务招待费用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由代表们审议通过。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了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效果;5、加强党员培训,提高党员素质。开展专题学习周活动,安排一个星期的时间,组织农村党员进行十六届五中全会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农广校、乡镇党校、广播站、村级电教播放点等阵地作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党员致富本领。二、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推动村域经济良性发展。村两委会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总体思路,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使我村经济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1、依托全村的资源优势,确定了**村发展经济的可行之路。村委先后在二0五国道征地10多亩,建起店宇和村委会的综合楼。为了使土地资源升值,使农民、生产队得到实惠,村委做好群众的工作,集约100多亩土地建简易厂房出租,从而为壮大集体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经过努力,村集体经济纯收入从1994年起均保持在10万元以上。200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9.8万元。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大变样。三年来,村双委会积极争取资金180多万元,修筑了5条共3.66公里道路,三年来共投资60多万元,建设了排水灌水圳道总计2500多米,每年还投资1.5万元冬修水圳,使全村一纵五横十街共6公里第2页共6页长的主干道全部铺成了水泥路。解决了多年制约村子发展的“瓶颈”问题。完成了90%的村民住房改建工程,使人均住房面积均达到了25平方米。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新景象。全村优质粮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总面积的70%。劳务输出成效显著,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500人,农民年增加收入300万元。4、广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