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夯实党在基层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稳定、富有活力的乡镇干部队伍,事关农村社会改革发展与稳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本文结合**镇镇、村干部的有关情况,对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进行分析,试提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一、XX县区**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一)镇干部的基本情况截至20XX年12月底,**镇已进行登记的公务员(含参公单位工作人员)共52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2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28人,男女比例为2:1。从年龄层次来看,35岁及以下31人,占36.9%;36-45岁20人,占23.8%;46-55岁28人,占33.3%;56岁及以上5人,占6%。从学历结构来看,大学本科学历32人,占38.1%;大学专科学历22人,占26.2%;高中学历12人,占14.3%;中专及以下学历18人,占21.4%。(二)村(居)“两委”干部基本情况**镇现有1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共有村(居)“两委”干部85人。其中男性66人,占77.6%,女性19人,占22.4%。以年龄划分,35岁及以下8人,占9.4%;36-45岁18人,占21.2%;46-55岁40人,占47.1%;56-59岁12人,占14.1%,60岁及以上7人,占8.2%。以学历结构划分,大学本科学历1人,占1.2%;大学专科学历4人,占4.7%;高中学历28人,占32.9%;中专及以下学历52人,占61.2%。二、**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人员结构方面干部队伍的结构包括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级结构等方面。从镇组织办提供的资料来看,近年来镇干部队伍呈年第1页共4页轻化、合理化趋势。镇干部平均年龄为41岁,其中35岁及以下干部31人,约占总人数四成,主要因为近几年通过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录、调任等方式,不断补充年轻干部数量,新招录的干部普遍最低学历要求为大专及以上,加之部分在职干部积极进行学历提升,全镇大专以上学历54人,约占总人数64.3%。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前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之处,主要有:一是镇、村领导干部年龄偏大,女干部偏少。镇13名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44岁,35岁及以下领导1人,副科实职以上女性领导1人,中层女性干部7人,占中层干部人数31%;村干部平均年龄为49.4岁,60岁以上7人(其中包括2名村委主任),老龄化问题严重。二是村干部学历普遍偏低。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只有5人,占总人数的5.9%。中专及以下学历52人(其中初中学历39人),占61.2%。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熟悉、精通农业科技、法律法规、市场管理、城建规划、金融等专业知识的干部太少。在大多数村(社区)中,普遍存在干部青黄不接,断层等现象。(二)工作状态方面乡镇干部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基层的方方面面,一名干部往往身兼数职。例如该镇某村委的一名副主任,负责计生、统计、国土、农林水、党务、纪委、共青团等至少七个部门的工作。再如镇农办的一名干部,在做好该部门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本职工作外,还需到所驻的村开展征地、维稳等工作。乡镇干部常常处于“五加二”、“白加黑”的高强度工作状态,往往疲于应付。加班时间太多、休息及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工作压力大等是乡镇干部的常态。(三)福利待遇及晋升方面根据数据显示,20XX年度**镇村级“两委”干部平均年收入为28680元。在企业中可以发放的正常福利待遇(如周末、法定节假日加班享受两倍、三倍工资)也未能在乡镇干部中落实。繁重的工作与不匹配的经济待遇,严重影响了镇、村干部干事的积极性。同时,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其岗位职数的基数相对于上级政府而言要小得多,而且受编制、服第2页共4页务年限、身份等因素的影响,交流到县(区)直单位工作的机会也较少。乡镇干部提拔晋升的空间比较小,新进人员需等老同志退休后才能得以晋升,导致许多年轻干部工作热情不足。(四)乡镇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越来越多,有志在本地发展的青年不断减少,特别在吸收青年党员上,出现老党员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青年党员越来越少的局面。村级后备干部虽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比传统干部有优势,然而,他们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