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个人心得三篇(篇一)“严”字当头“实”处入手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深入查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与群众贴得更近、与基层的联系也更紧密。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实不实,是否接了地气、落到实处、解决了实际问题,群众的感受最真、最切,也最有发言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仅关系到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成败,也关系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对照“三严三实”,就是要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为民解忧,替民分担,把群众的期盼装在脑海里,放在心坎上。“严”字当头。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为民解忧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将“严”的要求举过头顶、贯穿始终。党员干部首先要达到严以修身的标准,必须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价值观念中的最高位置,时时处处怀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公心,心里要装得下群众,容得下群众,自觉以史为镜、以党章为镜,加强“四德”锻炼,坚定党性修养;不断在知民情、解民困中历练意志品格,提高能力水平。其次,要严以用权,党员干部要慎权、慎微,时刻警醒自己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姓“公”不姓“私”,坚守做人为官的“底线”,切实做到为民掌权、为民用权,绝不谋一己之私、图一时之快,管得了欲望,守得住小节。第三,要严以律己,查一查、比一比、照一照自身在“四风”问题上还存在哪些不足,坚持红红脸、出出汗、洗洗澡,达到不破“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的基本要求,经受住各种考验和诱惑,把常怀律己之心作为立身之本、为政之基,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实”处入手。为民解忧、谋事要实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第1页共4页也是检验一名党员干部是否真正落实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的基本准则,“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就是要将“实”的要求落实落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和问题心里有数,把问题作为干事创业的导向,问题和困难掌握清楚了,做决策、想办法的思路也就自然而然出来了。那些能够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民生实事的地方和单位,莫不是“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只有这样,才能干一件成一件,不让“蓝图”变“烂尾”。实干,就是“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自觉放下身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带领群众干实事、谋发展。“三严三实”作为党员干部的作风标准和行为准则,要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扎扎实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才能推进教育实践活动不断走向深入。(篇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过程中就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三严三实”从党性修养、为政之要、为人准则等方面,作出了深刻而简明的阐述,囊括了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所有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员干部的所有期盼。作为党实施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操盘手”,组工干部更要带头践行“三严三实”,方能始终站在干事兴业的第一线,努力为改革发展事业提供组织保障和有力支撑,现就学习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结合部内工作谈谈个人的想法。由于组织工作的特殊性,社会上对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高看一眼”,部分组工干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错误意识,认为组织部门高人一等,从而导致自我膨胀,思想上有一定的优越感和强势感。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待本职工作有“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工作布置后抓落实力度不够,如党建指导员工作,工作布置后缺少跟进推动的措施。二是科室之间沟通统筹不够,如通知开会,领取文件等,尤其是乡镇同志可能刚从这个科室领取文件还没回到乡镇,某个科室又通知需要领取文件,单位的意见比较大。三是工作中不够注意工作方法,布第2页共4页置工作有时候过急,过于强势。由于组织工作事务多且繁杂,“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模式常态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