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风建设与领导干部素质的提高一、领导干部素质构成领导活动是领导干部综合应用权力统率和影响被领导干部,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动过程。领导干部素质成为领导权威的主要力量,是决定领导干部能否很好地履行领导职责的内在因素和条件。然而,领导干部素质是在个人生理基础和后天的不断学习及成长过程中加以锻炼逐步形成的,需要漫长的过程,不断历练形成。领导干部素质内容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1、政治素质。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是指作为一个政治角色的领导干部对政治尤其对自己所承担的政治权力和政治义务的理解、把握、反应以及见诸于行动等情况的总和,是领导干部长期在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中接受培养、熏陶以及对特定政治事件的感受中形成的个体特质。具体来说,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信仰、政治态度、政治知识、政治技能、法律意识、法律知识等内容。组织领导干部必须维护国家和政党的领导,又要具有大局意识,在领导活动中首先要考虑全局利益,服从大局,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确保与政治环境保持一致,同时要有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自觉抵制外来的各种侵蚀,防止腐化堕落现象的发生。要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员工利益放在首位。2、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对领导干部道德风范和个人品质的要求,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领导干部应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责任感是人们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理智能力和事业心等主观意识的综合反映。组织领导干部应当是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应担负起对人民、对社会、对政府的巨大责任,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必须慎思、慎行、慎言。诚实正直是最具魅力的领导道德品质,同时也是领导干部建立可信度的重要基础。廉洁奉公,第1页共5页勤于政事,历来是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领导干部道德品质、人格素质在执政用权上的集中反映。领导干部应把勤政廉洁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奋斗目标。3、知识素质。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领导素质中,知识素质具有基础地位,其他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治于领导干部所具备的知识素质。如能力素质、政治素质都与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有人将现代组织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总结为“三个基础,五根支柱,两个专长”。三个基础是指工程技术所需的基本理论、人文科学基础、管理经济学;五根支柱是指专业基础知识的五条线: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管理数学、部门经济学、社会学;两个专长指的是专业知识的两个领域:生产组织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济学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跟上时代步伐对知识的需求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抓住市场的关键。知识面则是通过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研究成果获取的。领导干部要具有博览群书的能力,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从中获取各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与方法。4、能力素质。能力是指人个体进行某项活动或胜任某项工作的才能本领。领导干部既是决策的制定者,又是决策的实施者。在实施决策过程中,领导干部主要起到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的作用。因而,保障决策的落实将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条件,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把组织的能量有机的整合起来,构建团结和谐的团队。同时,领导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因而创新能力对领导干部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领导干部应当着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能力素质具有核心和支柱的地位和作用,离开了能力素质,其他素质便无从表现和无法发挥作用。但能力素质向什么方向发挥,发挥到什么程度,要受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支配和制约。5、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领导干部进行领导活动的心理基础,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现代领导干部,德才兼备还不够,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第2页共5页面对压力和困难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领导干部肩负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