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边沟记事读后感(一)我以前总觉得,任何什么历史,我都不想关心。已经过去的事,费尽心力,又能改变什么。带来什么呢。不想看,不想学,无所谓,也有点不耐烦。初一那一年,爷爷没有等到我考回来一百分,就在冬夜里孤独的离开了我。从那以后,我便认识到人的渺小和无力,将要发生的都无法改变,何况过去。历史有什么用。到底。读《夹边沟记事》,我全程都是目瞪口呆的。一个、一群有身份有地位有文化有技术的人,或是因为直言不讳或是因为遭人陷害,通通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扔进夹边沟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接受所谓的劳动改造。"太阳升起来了,可那不是我们的太阳。"一个冬日,在夹边沟改造的右派如是说。夹边沟里有各种各样的人,‘右派’这顶帽子,如一只初长成的残忍野兽,一放出笼子便迫不及待的猎杀所有敢于大声说话的人,源源不断的养分,一点点地饲养着背后无所拘束的驯兽人的野心。一天一天,超过12小时的高强度劳动。一天一天,粮食从勉强提供身体养分到让人饥肠辘辘,身体的劳苦和饥饿正一步步将劳教的右派逼向绝境。他们中有的人,为了填报肚子,盗窃成瘾;他们中有的人,为了填饱肚子,挖死人肉吃;他们中有的人,将同伴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偷偷藏起来吃。这一只野兽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对身体的折磨,而是对人性的泯灭。生而为人,怎能吃人。人类历史源远流长,要沦落到怎样的境地,才会选择用呕吐物和排泄物填饱肚子。这一场历史的错误,所带来最最悲哀的,除了那被抛弃在漫山遍野的数不清的尸体,就是让人做不成人。没有人性,岂不成了动物。当历史的沉痛摆在了眼前,当结痂的伤口被狠狠的撕裂开,除了血淋淋的皮肉,还有什么应该被看到。第1页共11页历史,从来都不是为了带来什么而存在。历史本身就是意义,历史本身就是力量。在某些地方跌倒第二次,不是愚蠢,而是灾难。个人力量渺小,到今日,我依然不改变这个看法。我不会害人,但真的也没有办法拯救谁。柴静说,正义是对自己的期许,不是对他人的胁迫。所以我不会呼吁和期待别人去当救世主,而我躲得远远的坐收渔翁之利。但在舆论尚未清明,政策尚未完善之时,我愿意尽力保持清醒,让自己不被蒙蔽,不盲从,也不跟风。如果还有可能,我愿意在应付生活的欺压之时,顺手拉那些处在深渊中的人一把,即便他们并不会因此就逃离幽壑,但至少能让他撑得久一点,久到下一个援手的到来,久到可以看见光。夹边沟记事读后感(二)读《夹边沟记事》文/韦朋偶尔一次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书单,微博主人说看了这些书会颠覆历史观,这些书有《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墓碑——一九五八—一九六二年中国大饥荒纪实》、《"乌托邦"祭》、《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剑桥中华民国史》、《走出帝制——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其中就有杨显惠著的《夹边沟记事》。自然我就开始了按图索骥,到亚马逊上找这些书,后来又到孔夫子旧书网就寻找,当然只能找到其中一部分,而其他的台湾或者香港出版的自然没有踪影。《夹边沟记事》是找到了,在亚马逊上找到的,购买这本书的人还购买了同一个作者写的《定西孤儿院纪事》、《甘南纪事》,不管它,先买一本《夹边沟记事》看看,因为这个作者不太熟悉,在网上买书方便是方便,就是不能打开来看看,我最怕看到那些站在上帝的角度来滔滔不绝地、道貌岸然教训读者的书,因此就先买上一本来颠覆一下历史观吧。我听说过1960年的"天灾人祸",因为我奶奶在我小的时候,第2页共11页看到我浪费粮食,就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光绪三年",另一个就是"1960年","夹边沟"也隐约听说过,似乎是一个"右派"劳教的地方。可当我打开《夹边沟记事》这本书的时候,才看了其中几篇,我就有点看不下去了。一个全新的、闻所未闻的、惨绝人寰的一幕幕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不禁要问,难道这是真的。难道这一切确确实实发生过。为什么没有告诉过我们。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竟然发生过这么多为吃饭发生的残酷的事情,简直是匪夷所思。书很厚,基本是以对一个个具体个体的采访实录为单独的故事体例编排,作者很重视"实录",因为要讲这么残酷的事情,就怕读者认为是瞎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