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中国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探析关键字:报业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自1978年人民日报等首都数家新闻单位联合提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针以来,中国报业最终走上了自收自支、照章纳税、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企业化经营道路。中国报业也逐渐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把自己投入了市场,发展成为信息时代的一个新兴产业。1996年1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宣告成立,成为全国首家报业集团。由此,中国报业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截断。报业集团完全企业化的管理意味着传媒的产业属性得到正式确认。20世纪末21世纪初,第2页共12页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如果说中国传媒页有什么发展特点的话,走向集团化无疑是不可忽视的精彩而又浓重的一笔。目前来看,报业集团也成为其突出代表。当“媒介军师”喻国明发出“传媒暴利”的断言,传媒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了。目前来讲,在中国主要是同城报在竞争,有的甚至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但那似乎只是几张报纸的游戏,跨区域的竞争虽不明显,但此少彼多的发行量从争夺受众、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传媒这个远未成熟在市场上,竞争已不可忽视,竞争已渗透到每个传媒的深处。对此的研究虽然落后于实践。但学界也急起直追,力图让理论赶上实践的发展,让“学”更多地指导“术”。其实,我国早已有探讨报业经营管理的著作,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后逐渐出现的也都是从事业单位的角度谈“经营”,后来才对传媒市场作出一些描述,当然也涉及到了一些应对的措施。但竞争力的研究,据笔者资料所限,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就核心竞争力来讲,不少传媒研究的领军人物也常提到这个词,但目前系统性的阐述还不多见。毕竟,核心竞争力为中国企业所接受所关注,也不过几年时间。本论文就试图在这种背景下就特殊的中国特色的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作一初步的探析。1.中国报业市场与报业集团之所以会有竞争,就是因为有市场在起作用,只有在一个成熟的完善的市场上,竞争机制才会真正起作用。那么,报业市场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中国的报业市场又具有哪些特点?1.1逐步发展,走向成熟计划经济时期,报社是文化事业单位,是舆论宣传工具,此时市场并不存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报社提出“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方针,报业也逐渐开始面向市场,与市场发生微妙的联系。其表现形式一是广告市场的形成。这也是报业可称为“产业”的主要原因。二是报社参与多种经营,在这些领域与其他单位开展竞争,跨入了部分真正的产业市场。近几年来,尤其是报业集团开始组建以后,报业逐渐开始真正迈向市场,进入“深水区”。可以说,成熟的报业市场已呈现在我们面前。而其引起人们更多关注的主要是竞争的兴起。1.2竞争格局,群雄逐鹿据最新统计数据,2002年全国共出版报纸2137种,平均期印数18721.12万份,总印数367.83亿份。全国性报纸212种,省级报纸771种,地、市级报纸893种,县级报纸261种。在全国出版的报纸中有日刊491种,占报纸种数22.98%,周六刊243种,占报纸种数11.37%,周五刊194种,占报纸种数9.08%,周四刊79种,占报纸种数3.7%,周三刊以下的有1130种,占报纸种数52.87%。其中的都市报作为后起之秀,诞生之日起就在市场中经受风雨考验。由此也带有更多的“火药味”:以成都为例,原本只有《成都晚报》一家独占都市报业市场,随着四川日报于1995年创办了面向城市居民的《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由内部报纸转为公开发行的报纸,“三雄逐鹿”的局面开始形成。“商报”公开发行时率先出了早报,“都市报”不甘落后,也由下午报改为早上出报。“商报”与“都市报”改出早报将“晚报”置于被动的境地,为了反击,“晚报”也迅速跟上,不仅出早报而且率先出了彩报。在石家庄,省报办的《燕赵都市报》与市报办的《燕赵晚报》两强相争,你出24版,我也出24版;你搞有奖征订,我也搞有奖征订;甚至为了一个阅读率调查数据在各自的报纸上相互打起了笔仗,差点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之所以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以各种手段参与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