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主要作法介绍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当好贫困人口健康“守门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近年以来,在健康扶贫政策的实施下,贫困人口真正可以享受到小病没负担,大病有兜底,不用再担心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然而如何从源头上让贫困人口少生病,我县坚持“防、治”两条腿走路,以“重治轻防”向“先防后治”转变为重点,积极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网底”作用,做实做细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打通了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扎实做好了健康扶贫的“后半篇”文章。一、主要作法(一)做优服务,贫困人口身边有了健康“守门人”。将县级医院86名专家,乡村医务人员等1007名人员,融入到191个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团队中,实行“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签约服务团队采取县、乡、村“1+1+1”模式,由县级医联体龙头单位指导医生、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乡村医生、社区护理人员等组成,由指定的团队长负责管理,家庭医生承担服务主体责任,其他成员各尽其责,为贫困人口提供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健康个性化综合服务的多种综合服务。每名贫困人口可根据意愿与该服务区域内的一个家庭医生团队自愿签约,从而获得家庭医生团队的签约服务。(二)做强机制,锻造守护贫困人口健康的铁军。一是强化激励,壮大队伍。制定出台了《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县政府每年投入资金630万元用于保障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经费,其中70%作为签约劳务报酬,将签约率、上门巡视、慢性病管理人数等29个履约项目,与家庭医生签约经费挂钩,进行严格考核,实行按劳分配、优绩优酬,有效调动工作积极第1页共5页性。同时,大力夯实“网底”,将乡村医生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委托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为期四年的乡村医生定向培养。二是强化支撑,提升能力。利用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平台、乡村医生例会制度和医联体技术资源等多种平台,对签约医生开展定期培训、以会代训和多种技能训练;为签约医生配备、更新、添置一批家庭签约服务包,充分利用健康一体机,购置必要的小型体检设备,助力签约服务。三是扩大范围,普惠群众。根据签约服务内容设置了初、中级、高级签约服包,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高级签约服务包,并将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精神病等重点病种纳入重点签约服务范围。(三)做全保障,实现贫困人口健康全管理。为所有贫困签约对象,每人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按照“健康、慢病、大病、重病”进行分类管理,以此实现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指导及健康知识传播、重点人群病情监测三个全覆盖。一是防未病。在团队指导医师的指导下,签约医生每年对贫困人口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危害健康行为等健康问题,让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掌握常见的预防保健措施。通过定期宣讲健康知识,免费发放健康宣传册或部分健康用品,使贫困对象自我保健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二是控小病。做好贫困人口慢病筛查,针对慢性病贫困人口每年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将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精神病等重点病种纳入规范管理,针对每名贫困人口慢病患者制订个性化服务方案。三是治大病。将贫困人口胃癌等25种重大疾病,纳入到重大疾病专项救治范围。依托家庭医生实行建档管理,发现一例,建档一例,治愈一例,销号一例。为强化大病救治工作,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的落实。建立联通了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省级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和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开通了省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绿色通道。针对大病患者家庭医生团队可通过远程会诊等方式,及时将患者转入对应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二、取得的成效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开展以来,我县贫困人口签约第2页共5页104274人,签约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