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升练10区域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全国Ⅲ卷,1~3)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第1~3题。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答案:1、D2、B3、D解析:第1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此处有小桥、流水,主要交通工具为船,房屋依河而建,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据此判断此处位于长江三角洲。第2题,考查区域环境的形成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居屋顶坡度大,河流多,说明当地降水丰沛。有小船行驶说明当地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第3题,考查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和传统文化。该景观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剧种是越剧。越剧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福建、江西等省级行政区域。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读图,完成第4~5题。4、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Ⅲ、ⅠD、Ⅲ、Ⅰ、Ⅱ5、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答案:4、D5、A解析:第4题,考查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的制订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图中可以看出,Ⅲ区主要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和南部,且区域内均有山地,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因此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Ⅰ区和Ⅱ区相比,Ⅰ区面积较小,Ⅱ区面积较大,且Ⅰ区主要位于长江沿岸等地,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Ⅰ区为城市化地区,Ⅱ区为农产品主产区。故选D项。第5题,考查区域差异和区际联系。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Ⅰ区为城市化地区;Ⅱ区为农产品主产区,地形应以平原为主;Ⅲ区以山区为主。区间人口迁移应为从农村流向城市,选项A正确。平原铁路建设成本一般小于山区,选项B错误。山区的商业网点密度较小,选项C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应该是城市化地区,即Ⅰ区,选项D错误。故选A项。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6~7题。6、甲城市最具发展优势的工业是()A、棉纺织工业B、冶金工业C、电子工业D、机械制造工业7、图中乙地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条件是()A、灌溉不便B、地形起伏大C、土地盐碱化D、光照少答案:6、B7、C解析:第6题,甲城市交通便利,附近矿产资源丰富,又临近黄河,适宜发展冶金工业。第7题,乙地地处干旱的西北地区,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2016·浙江卷,1~2)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000年(图乙)和距今500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读图,完成第8~9题。8、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9、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答案:8、B9、D解析:第8题,云杉为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其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据图可知,甲到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北移,说明气温持续上升;而乙到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又南移,说明北美气温略有下降,同时也说明北美沿岸暖流并没有加强。第9题,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过程,一般是信息获取→建立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