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6页象山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积极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象山教育在“十一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教育优先发展主题,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教育的统筹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提速、全面优化、全面升级的新阶段,实现了教育的“四大提升”和“四个转变”。(一)“四大提升”,即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不断提升、农村教育倾斜程度逐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和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1、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不断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2006年县本级财政预算内对教育拨款2.32亿元,2007年2.79亿元,2008年3.77亿元,2009年4.86亿元,2006至2009年县本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占县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24.96%、26.3%、29%、30%,教育拨款基本做到了“三个增长、第2页共26页第1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6页两个提高”。学校基础建设掀起新一轮热潮,2006至2009年期间,安排学校建设项目62个,完成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实际投资44425万元。维修校舍面积6万平方米,投资3174万元。投资3825万元建成21座运动场项目,至2009年底共有22所中小学建成塑胶运动场。我县义务段教育标准化学校通过率达90.7%,超过宁波市平均数。全县中小学宿舍总面积67147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6.76平方米,食堂总面积62566平方米,生均食堂面积1.4平方米,均超过省规定标准。2、农村教育倾斜程度大幅提升。全面开展农村学校改造工程,2006~2009年,农村教育基建投入2.27亿元,占总投入的79.7%。农村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农村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实施城区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捆绑结对”发展制度,下派城区优秀管理人才到农村学校任职。2006~2009年,从象山二中、外国语学校、文峰学校、春晖幼儿园等县内窗口示范学校,抽调27位学校干部到高塘、新桥、西周等学校担任校长、园长等职务。出台了《关于加强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丹城城区、石浦地区教师支教农村的力度,农村学校支教工作稳步推进。3、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科质量检测工作全面铺开,小学毕业年级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列为质量监测,小学其他年级的检测科目随机抽签决定,初步形成从高考、中考、小学毕业考到各年段全覆盖的质量监控体系。中考合格率逐年上升,完成第3页共26页第2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6页重点中学切块指标的学校逐年增加,后20%的比较集中的学校数减少,校际间总分平均分的差距缩小。在高中段招生中开始注重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促进学校增强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编写和实施《中小学教学常规》,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强化对各学校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学校的质量意识显著增强,中小学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4、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2006以来,用于设备添置、教师引进、培养等方面的职教统筹经费达到2000万元,县职高、县技工学校、爵溪职高和水产技校实训楼相继竣工使用,全县4所公办职高均有学生技能培养实习的实训大楼。在实施产教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优势,发挥重点专业品牌效应,成功探索出“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办强专业引产业”的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象山职高利用建筑、美工、旅游等专业优势,先后创办七家企业;县技工学校利用汽修实训基地,创办“奥通”汽修有限公司,实现了教育、社会和经济效应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2007年在原爵溪中学的基础上,独立设置爵溪职业高级中学,扩大办学规模,为象山针织服装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宁波水产技校做好海洋这块文章,为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