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清水县植物检疫工作总结今年我县植物检疫工作在省植保总站和天水市植保站等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紧紧抓住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这两大主题,明确自身职责,强化植物检疫工作服务于三农的意识,狠抓了检疫宣传培训、疫情防控监测,规范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市场检疫行为,全面推进植物检疫工作,确保了我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保障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地完成了各项植检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为了进一步贯彻《植物检疫条例》、《甘肃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杜绝有害性检疫对象传入我县,保障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可持续发展,我站组织专职检疫人员对全县范围内的苗木、种子及繁殖基地进行大面积详细的调查,调查面积达92.1万亩,其中小麦25万亩、玉米19万亩、马铃薯12.5万亩、油菜5.6万亩、蔬菜6万亩,苹果24万亩,经不同生育期多次调查,均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加强阻截带建设,杜绝有害性检疫对象传入为了进一步防止检疫病虫的传出,确保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健康1发展。在开展了有害生物的调查和普查工作的同时,加强阻截带建设,我站组织检疫人员在清水县中部交汇市场永清镇、红堡镇,西部的金集镇,北部的远门乡以及东北的山门乡等交汇中心,对调出调入的样品进行认真严格检疫、检验;同时对个乡乡镇集贸市场的种子、苗木进行产地检疫,点面结合建立严密的阻截带。经过调查均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二)加强疫情调查监测,促进苹果蠹蛾监控果蠹蛾是国家省市重要的监控检疫害虫,根据省市业务部门的安排实施意见,我县积极制定实施方案,在果树生长期重点在苹果产区的郭川、远门、永清、红堡、白沙、金集等乡(镇)的果园进行了普查和系统监测,全县共设监测点20个,其中郭川乡宋川村监测区设置5个点,每点5套诱捕器;远门监测区设置5个点,每点诱捕器5套;永清镇监测区设置5个点,每点5个诱捕器;金集镇监测区设置5个点,每点5套诱捕器;红堡镇监测区设置5个点,每点5套诱捕器,先后定期不定期调查统计15次。通过大面积的普查和系统监测目前我县尚未发现苹果蠹蛾。(三)强化执法力度,抓好产地检疫与调运检疫植物检疫工作涉及面广点多,为了从源头掌握涉检对象的情况,我县强化了植物检疫登记管理,严格按规章办事,要求被检单位(个体)填写被检品种与数量。紧紧抓住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的两个环节。一是积极开展了产地检疫,产地检疫是搞好调运检疫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控制本地检疫对象不向外传播的重要手段。今2年我站重点抓好全区苹果、核桃、松籽、小麦、马铃薯等繁殖基地的产地检疫工作。今年共实施产地检疫面积92.1万亩。经全生产过程调查,均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按照行政许可受理程序准予办理产地检疫合格证书。据统计全年开展产地检疫6批(次),其中核桃苗木3批(次)3.75万株,马铃薯1批(次)210吨,苹果1批(次)28.4吨,共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书6份。二是严把调运检疫关,为搞好为农服务工作,提高我县农产品以及种子、苗木等产品的竞争力,我站积极开拓调运检疫业务。今年共受理各类种子调运检疫申请12批次,共签发调运检疫证书12份,调出松果2批104吨、苹果24吨、小麦10吨、甘蓝10吨、娃娃菜10吨。在签发检疫证书时严格按照检疫程序办事,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签。(四)广泛宣传培训,加大植物检疫法规的普及一是举办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和现场会,先后深入郭川乡、远门乡、王河乡、金集镇、松树乡、永清镇等村组进行了苹果新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无公害农药使用技术,药剂拌种技术的培训;二是深入果园、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病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三是利用科技宣传周活动进行科技咨询,解决防治中的疑难问题。在充分利用集镇发放材料、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发布疫情信息3期,提高群众的防控自觉性和警觉性,为安全生产打好基础,另外积极开展防治技术针对性的培训,对乡镇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