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制造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2014-2020年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出版日期】2014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订购电话】电话:400-600-8596010-86825756传真:010-60343813【报告超链】http://www.cction.com/report/201410/112612.html报告摘要及目录近年来,中国集装箱港口发展迅猛,吞吐量连续10余年保持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依然保持着这一优势,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878万标准集装箱(TEU)。2013年,我国各主要箱厂的集装箱板消费量为320万吨左右,集装箱用钢材市场总体呈现弱势震荡的格局,箱板行情不容乐观。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重点钢铁企业共生产集装箱板带333.56万吨,减产29.6万吨,产量同比减少8.2%。2014年1月~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38.98万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5.25%。集装箱市场有望触底反弹,我国集装箱行业用钢量也有望出现小幅增长。我国集装箱产量与出口量大体相当,出口的变化情况基本反映了集装箱的产销特点。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集装箱出口270万只(含托盘箱),同比增长8.8%,2012年为下降23.44%;实现出口额78亿美元,同比下降6.4%,降幅比2012年缩小19.7个百分点。2013年集装箱出口量的增长主要由托盘箱拉动。2013年,我国集装箱出口月度增长率波动较大,总体看出口量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还未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从数据来看,2013年集装箱出口数量和金额月度波动较大,虽然累计出口数量增长,但出口金额下降。其原因一是价值较低的托盘箱和相应配件的销量增长较快,而集装箱的销量并未提升;二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集装箱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价格出现下滑。尽管目前市场的基本面已经比2013年初有所改善,但是集装箱生产企业依然面临市场需求不振、运营成本上升、用工缺口较大等困难。同时受海运市场、班轮市场的制约,集装箱制造业并没有根本走出困局。当前,我国集装箱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201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集装箱出口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按照一个地区统计)依次是美国、中国香港、日本、欧盟、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百慕大、泰国。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出口量之和占中国大陆集装箱总出口数量的94%,同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金额占91.2%,同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仍为我国集装箱出口的主要市场。随着运输市场的不断变化和集装箱生产技术的日趋完善,未来市场对集装箱的需求也将变得复杂多样。其变化趋势可以归纳为智能化、标准化、大型化、多式联运和节能环保等。智能化。装箱的智能化主要是指通过RFID(射频识别)、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控制、2G/3G通讯网络等相关信息技术,实现全球范围内全供应链的集装箱远程监测、跟踪与管理。随着现代物流和全球贸易的发展,智能化已成为集装箱发展的重要趋势。标准化。集装箱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