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MBA管理辅导(9)激励激励国外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按时计酬的职工每天一般只需发挥20%~30%的能力用于工作就足以保住饭碗。但是如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那么他们的潜力客发挥到80%~90%,这之间的差额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效果是可观的。这需依靠有效的激励!第一节基本概念1.需要、动机与行为2.需要结构与动机结构3.激励4.当代激励理论的综合激励:影响人们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需要: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它既包括基本的需求,如生理需求,也包括各种高层次的需求,如社交,成就等。动机:是诱发、活跃、推动并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激励过程本身是一个内部和心理的过程。行为产生的原因:(三种观点)(1)认为人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差别,人类行为的原因在于人的本能。(2)社会学化的观点。(3)相互作用的观点。大部分心理学家持第三种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支配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来自需要。但是这句话不能反过来理解;有某种需要,就有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就有某种行为。事实上有某种需要不一定就会产生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只有最强的动机实际产生行为,这就形成了具体的需要结构和动机结构。所谓激励,就是创造满足职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过程。设置目标应符合下列各点:(1)必须将组织目标纳入其中或将组织上所希望出现的行为列为目标导向行动,使成员只能在完成组织目标后才能达到个人的目标。(2)目标的设置必须是受激励者所迫切需要的。(3)目标的设置要适当。(4)设置目标最好让大家参与讨论。第二节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一:人类的多种需要分为5个层级(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自我表现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之间的第进规律(五种需求之间是不并列的)人的需要的个体差异性(人的行为由主导需求来决定)二、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的巨大贡献:(1)它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框架,成为激励理论的基础(2)它指出了每一种需要的具体内容(3)它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对我国的管理者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三、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的缺陷:(1)对需要层次的分析简单、机械。(2)它的前提---人都是自私的,不是一种科学的假设。(3)把人的基本需要归结为5个层次,也不尽完善。第三节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一、双因素理论的内容赫兹伯格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需要,他们之间彼此是独立的,但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1)激励因素。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2)保健因素。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1.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赫兹伯格提出,主要由两类因素影响人们的行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这类因素处理的不好会引发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的好可预防和消除这种不满。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激励因素: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言因素叫做激励因素,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二)工作上的成就感。(三)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四)对未来发展的期望。(五)职务上的责任感。二、双因素理论的贡献:(1)他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采取了某种激励机制的措施以后并不能一定就带来满意。(2)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3)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用一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负面的评价,主要有4点:(1)赫兹伯格调查取样的数量和对象缺乏代表性。(2)赫兹伯格在调查时,问卷的方法和题目有缺陷。(3)赫兹伯格认为,满意和生产率的提高有必然的联系,而实际上满意并不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赫兹伯格将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