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1页GE改革前后组织形态的比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全球竞争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企业的生存环境正处在一个由相对稳定向相对不稳定转变的过程之中。企业自身亦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就会遭到无情的淘汰。这一点在美国业界早已是公认的事实,家喻户晓的老牌公司,无一不在积极调整,找寻对策。中国的企业将迟早面临类似的转变。本文谨取通用电气(GE)公司改革的案例,辅以管理学原理的考察眼光,进行剖析与研究,愿可有所裨益。从本世纪80年代开始的GE改革,是迄今为止取得巨大成功的典范。GE的经验可以提供应付巨大改革所需要的主意。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诸如通用汽车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以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都同样面临全球性的改变。许多一度前景看好的企业似乎已经美景不再,甚至有一些在汤姆·彼得斯的《追求卓越》一书中被引为榜样的模范企业,诸如花旗银行和柯达公司,在90年代便显得摇摇欲坠。唯有GE的革命,虽然尚未完成亦不完美,却是目前唯一值得借鉴的企业典范。因此本文将以GE作为我们分析的首要对象。管理的权变理论认为,由于不存在普适的管理原则,因而也没有适合于所有组织类型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模式(即组织形态)。甚至对于同一组织来说,由于环境的变迁,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其组织形态将可能发生比较频繁而剧烈的变化。本文通过对GE在本世纪后叶进行的具有跨世纪的战略眼光的改革过程中组织形态的变化的考察和研究,试图阐述这一变化背后的主因,进而指明世纪交替之时一个现代公司的组织形态发展的总的趋势。比较分析法是本文所要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比较的意思即“通过研究来发现相同之处和不同之点”。为了能有效的描述、分析组织,需要对所有有关的方面都给以考虑。系统的方法——对环境超系统和主要分系统进行充分的考虑——为进行比较分析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基础。当我们用理论的眼光去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加以比较分析时,其意义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对理论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事实的认识深化。本文的讨论主要偏重于后者。2.关键概念和理论模型2.1组织结构人们最为常见的组织结构恐怕要数科层结构了。而现代绝大多数组织,不论公有的还是私有的,商业的还是非商业的,确实采用了马克斯·韦伯(MaxWeber)和经典理论所描第2页共11页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1页述的科层结构(HierarchyStructure)。GE的组织结构也不例外。在考察一个组织的科层结构时,必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1)层次的多寡;(2)管理幅度的大小;(3)是否合并同类活动。钱德勒(AlfredChandler,1962)的命题“结构跟随战略”基于以下论据:随着公司改变它们的产品系列和地理扩张,它们的结构也从简单转变为复杂的职能和部门结构。伯恩斯和斯托尔克(Burns,T.andStalker,G,M,1961)曾经成功的揭示了产业和市场如何影响组织结构的。简言之,组织环境通过一些影响组织结构的中介变量作用于组织结构。这个因果关系可以用图2-1直观的表达。2.2组织模式仍然是伯恩斯和斯托尔克,他们提出了两种“理想的”组织模式来解释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这两种理想组织模式分别叫做“机械的”和“有机的”组织模式。机械的组织模式是有序的结构体系,其中的工作被精确的定义完毕,并且通过科层结构发生强烈的垂直互动,而各种决策经由集中的指令结构向下传递。这种稳定的、有序的、理性的框架与在不稳定环境下的组织模式形成对照。在一个有机的组织模式里,责任和功能都变成不确定的,以适应解决不熟悉问题的需要。根据伯恩斯和斯托尔克的观点,对于在一个有机的组织模式里工作的人们来说,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组织的目标和价值有广泛的理解,并能够通过一些侧面的渠道方便的进行交流。这两类理想化的组织模式在表2-1中进行了对比。显然,要求具有动态变化的结构的有机模式适合于所有类型的组织是不可能的。有很多组织在两者结合的模式下可以很有效的运行。事实上,这两种组织模式代表了一个连续统一体的两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