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县丹水撇洪渠出口左岸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XXXX建筑设计院XXXX年八月目录前言…………………………………………………………………………11、概述………………………………………………………………………32、工程地质条件……………………………………………………………73、坡稳定性计算及评价……………………………………………………124、方案比较及拟定…………………………………………………………205、推荐方案工程设计………………………………………………………256、工程监测设计……………………………………………………………397、施工组织设计……………………………………………………………438、环保规划设计……………………………………………………………499、投资概算…………………………………………………………………52概算附表及图纸见报告后面前言0.1任务由来丹水撇洪渠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高坝洲水库区津洋口镇大防护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于1999年动工修建,至今已有五年。撇洪渠渠底高程78m,进口高程78.2m,出口高程77.3m,渠长580m。出口处左岸坡顶高程111m,为一宽80~120m的平台,左岸边坡上部为自然边坡,下部为人工边坡。平台上有一35kv高压线塔,撇洪渠水位一般78~80m,最高水位85m。南侧有几处居民住房。在潘家淌至邓家榜的公路两侧分布有大量的冲积沙砾石及漂砾,山体自然坡度35°~45°,丹水撇洪渠出口左岸蠕变形区边坡呈视顺向坡,平均坡度46°。2003年下半年,发现覆盖层下的强风化岩体中有小裂缝,现在裂缝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极不利的影响,对居民生命财产、35kv高压铁塔的稳定和撇洪渠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亟需治理和加固。受长阳县移民局委托,我院承担了该段边坡的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任务。本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是以《丹水撇洪渠出口左岸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为基础进行设计的。0.2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高坝洲水利枢纽是清江梯级开发的最下一个梯级,是隔河岩枢纽的反调节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80m,死水位78m。津洋口镇位于隔河岩水利枢纽下游4km、长阳县城上游5km处,临近318国道,另有公路与宜昌、宜都相通。丹水撇洪渠为原津洋口镇大防护工程的一部分,撇洪渠位于丹水左岸七里湾电站与潘家堂淌之间,利用曾经开挖的雏形渠道这一有利地形垭口对丹水撇洪渠口进行布置。丹水撇洪渠全长580m,其中进口渐变段长195m。工程所在地临近清江高坝洲水库库区,有山区3级公路直达长阳县城,距县城5km。水、陆交通较为方便。0.3设计依据(1)业主委托书(2)《丹水撇洪渠出口左岸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03年12月(3)《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鄂计地区(2001)1428号文》(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01-200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湖北省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地质勘察与治理工程技术规程》(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其他国家现行相关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第一章概述1.1工程概况丹水撇洪渠出口左岸变形边坡紧邻横跨撇洪渠的潘家淌公路桥,变形边坡区南北投影长约49m,东西宽约42m,投影面积约2062m2,前缘高程约77m,后缘高程112m,高度约35m,整个地势向南微倾,山咀顶部地形宽坦。长江水利委员会清江地质大队对丹水撇洪渠左岸进行了地质勘察,并根据左岸边坡存在变形迹象与特征,将边坡划分为稳定区和轻微(蠕变)变形区两个区。轻微(蠕变)变形区大致位于Ⅰ-Ⅰ剖面以南,P4、P3、P2、P1探槽以西,P1至撇洪渠所围限的约2000m2地段为轻微变形区。稳定区则是轻微(蠕变)变形区外围区域。稳定计算成果表明,如果蠕变区域出现边坡滑塌事故,将引起撇洪渠出口堵塞,导致渠水回流,淹没撇洪渠上游的村镇60户及农田近400亩。更为严重的是,边坡滑塌将直接危及铁塔的安全运行。因此治理工作迫在眉睫。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3.2.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的规定,本边坡工程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