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7页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初中数学突出过程性目标的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中期报告李丽李丽工作室一.研究背景人们对于数学教育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数学”。一种观点视数学是一个结果,认为数学作为前人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一个逻辑呈现的知识体系,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一种观点视数学是一个过程,学生主要是在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从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数学推理、合作与交流等能力;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数学既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两者是相互渗透的。通过数学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而且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能够发展他们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同时在解决问题、数学思考、数学交流以及情感与态度领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对数学的看法决定着我们如第2页共87页第1页共8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7页何去看待数学学习、教学及其评价。长期以来,教师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多地把数学看成是一个结果,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创造性和情感体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必须将数学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性,明确提出解决问题、数学思考、数学交流以及情感与态度不是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之上再单独培养的、一种形而上学的东西,它是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紧密联系,并逐步发展的一种能力。数学既应被视为一个结果,更应被视为一个过程。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应把数学作为一个过程去组织有关的学习活动,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加以评价。对数学和数学教学的重新认识是本次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贡献,但同时也使得数学教学的设计面临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国外的有关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论着中,普遍反映出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所设计和组织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反映出对学生真正的理解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学生对学习该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个性的关注,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思想。这一思想认为,首先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而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的。其次,学生学习知识不仅需要通过动手做,而且需要通过对他们所做的进行反思与讨论。因为动手操作的任务并不能保证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产生知识的建构,它只有通过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反思与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最后,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对他们所看到的与他们所认为的加以比较和对比,从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国外在数学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经验无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促进学生改善数学学习的方式、情感和效果的数学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成为摆在每一个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前面的重要任务。二期课改背景下的上海数学课程改革,也迫切需要在这一领域开展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工作。第3页共87页第2页共8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7页二.研究内容我们将过程性目标落实在突出过程性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上。过程性是我们设计教学、分析教学、评价教学的一个新的视角。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首先确定作为过程的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体现如下几方面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数学思考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