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础平台之一:一、标题《基础技能训练》项目课程标准二、适用对象适用于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三、课程性质《基础技能训练》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技能基础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项目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常用元器件、PCB焊接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本课程采用以项目课程为组织教学的主要方式,模拟企业生产环境、生产氛围,专业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与发展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工作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四、参考学时160课时五、总学分10学分六、课程目标本项目课程采用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做中学”为主要实施方法,使学生具备常用元器件、PCB焊接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及相应的职业情感。(一)知识目标1.知道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结构、性能、参数及用途。2.学会PCB板手工焊接的基本方法、工艺要求与注意事项。3.学会SMT的基本方法、工艺要求与注意事项。4.学会PCB板组装的基本流程、工艺要求与注意事项。5.知道常用装配工具、钳工工具用途、正确使用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测试、选择常用电子元器件。2.会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3.能正确进行PCB板手工焊接。4.能正确运用SMT进行SMC的安装。5.能阅读电路原理图、安装图,并正确进行PCB板组装、检测、调试。6.能识读机械零件视图,并正确选用加工工具进行修正、制作。(三)情感目标1.培养敬业爱岗、认真细致的职业意识和工作态度。2.培养规范操作、严谨求实的质量意识和科学态度。3.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七、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任务驱动式项目课程。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设计模式,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组织教学的学习形式,模拟企业生产环境、生产氛围,专业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与发展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工作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掌握能力发展的规律,本课程参考学时为160学时。八、内容纲要项目一: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一)适用对象:本项目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二)参考学时:64课时(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项目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知道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结构、性能、参数及用途。(2)技能目标通过本项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识别、测试、选择常用电子元器件,会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3)情感目标通过本项目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敬业爱岗、认真细致的职业意识和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四)工作任务项目名称: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模块序号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项目课程实施过程参考课时模块一识别导线与线缆1.知道常用导线的结构、型号及参数,并会根据需要正确识别和选用。2.知道常用线缆的结构、型号及参数,并会根据需要正确识别和选用。1、教师下达工作任务书2、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知道常用导线和线缆的结构、型号、及参数3、通过分组讨论,边分析边讨论,学会根据需要识别导线和电缆。4、教师加以引导2模块二识别开关与接插件1.知道常用开关的结构与型号,并会根据需要正确识别和选用。2.学会常用接插件的结构与各部分作用,并会根据需要正确识别和选用。1、教师下达工作任务书2、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互联网知道常用开关和接插件的结构、型号、及参数3、通过分组讨论,学会根据需要识别和选用常用开关和接插件。4、教师加以引导2模块三识别与选用电阻1.知道电阻器作用与分类,能根据各种标注方法正确读出电阻器的参数。1、教师下达工作任务书2、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知道电阻器、电位器的作用与分类3、利用“做中学”分组讨论,根据各种标注方法正确读出电阻器22.学会电位器作用、内部结构、分类,能准确识别电位器的阻值变化范围。3.能正确识别与选用各种电阻器的参数,准确识别电位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会识别和选用电阻器。4、教师加以引导模块四识别与选用电容1.知道电容器作用与分类。能根据各种标注方法正确读出电容器的参数。2.能用电桥测试电容器的容量及品质因数。3.能正确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