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区域经济背景下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前言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作为一个产业提出也就是在2006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业务,发展到提供供应链集成服务。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服务业的开放,大量国外的物流公司涌入国内市场,这些物流公司凭借着强大的资源、技术、管理优势,以及多年的运作经验,已经并将持续对我国的物流市场产生冲击,进一步抢占我国物流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竞争的格局将会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大型物流企业由于拥有优势的资源,能够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而众多的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发展危机。目前,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是我国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的现实课题。对于区域经济最早可追溯到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理论,但是,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而后,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种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纪大战以前,西方区域经济学研究还主要局限在对企业、产业和城市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方面。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至今仍有较大影响的区位理论,如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勒施的市场区位理论等。在中小型物流企业方面,我国学者认为中小型企业具有灵活性,可以作出快速反应。而差异化,灵活性和快速反应都是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中小型物流企业在与大型企业的竞争中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物流系统的质量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高低。现代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对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具有强大的增值效应,并能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整体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是要在区域经济背景下研究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区域经济的含义及基本理论,然后分析了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特点,并通过与区域经济产业模式相结合,以及中小型物流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式同区域经济的关系,探讨中小型物流企业融入区域经济的方式,提出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1区域经济的涵义及基本理论1.1区域经济的涵义第2页共12页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联系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是社会经济活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在空间上的反映。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在加快。区域经济可以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合体,也可以是一个国家内各地区结成的经济联合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逐步发展的过程。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任何国家的区域系统都是由中心与外围两个子空间系统组成的。资源、市场、技术和环境等的区域分布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某些区域的空间集聚形成累积性发展之势时,就会获得比外围地区强大得多的经济竞争优势,形成区域经济体系的中心;而外围地区也不能完全被动地依赖于中心的扩散作用,可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不断缩小差距,推动区域经济朝一体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充分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原理能够使我国各地区发展得更好。1.2主要区域经济理论1.2.1梯度推移理论梯度推移理论是把工业的生命循环周期理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发展中,认为产业结构、新技术与生产力等遵循由高梯度向低梯度转移的规律。在世界和国家范围内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这种变化与推移样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践的证明。我国一般把全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看成三个不同的梯度区,通过梯度推移,西部地带在产业技术加速转移中会逐渐缩小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梯度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