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7页各阶段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意识的两次飞跃:婴儿期(15-24个月)人我区分;------青春期自我概念、评价、理想的整合与统一1、婴儿期0-3岁(詹姆斯把自我分为主体我与客体我后,哈特根据此结果将婴儿自我意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a主体我的发展(8个月以前尚无自我意识,9-12个月初部的主体我,1周岁末开始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b客体我的发展(15个月至2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客体来认识,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可以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2、幼儿期3-6岁表现在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A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从幼儿期开始发展)a依从成人的评价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b对外部行为表现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c简单、笼统的评价到较为具体的评价;d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B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3岁小班儿童自控率不足20%,4、5岁中班转折,5、6岁大班80%a运动抑制学会抑制某些行动,停止动作;b情绪抑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c认知活动抑制,即能够按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出适宜的反应;d延迟满足,即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3、童年期7-12岁自我概念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含自己存在)的认识,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认识。童年期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自我评价的特点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2、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3、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蒙达.哈特尔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4、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总之:小学阶段自我评价发展趋势:具体-----抽象对外显行为评价------内部心理世界评价4、青春期11、12---15、16岁自我概念、评价、理想的整合与统一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把自己想象成“独特的自我”周围人是“假象观众”似乎这些观众每时每刻都关注自己,过分夸大自己感受体验----强烈主观的自我中心倾向5、青年期17、18-----35岁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特点:青年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青年初期自我意识不稳定,对他人对自己评价敏第2页共17页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7页感,需要不断对自己自我意识进行修正,修正的依据是:a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特别是成功和失败的经验;b来自他人的评价。修正的两种形式:即对“我”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中,个体表现为自我接纳和自我否定两种形式。自我接纳个体对自身及自身的特征持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平常心面对自我现实。自我否定是否定自己的各个方面,忽视自己的优点。通过多次的自我接纳和自我否定,青年就可能客观评价认识自我、稳定的自我最终确立。6、中年期35或40------60岁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年期个体差异最大,多数对自我认识表现出更积极、满意的变换。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婴儿前期0-2婴儿后期2-4幼儿期4-7童年期7-12青少年期12-18成年早期18-25成年中期25-50成年后期50以后发展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形成角色统一避免角色混乱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恶感好的人格品质希望品质意志品质目标品质能力品质诚实品质爱的品质关心品质智慧、贤明品质各阶段的思维发展1、婴儿期0-3岁感知运动阶段-------特征:直觉行动思维(1)直观性和行动性:(思维依靠动作进行,动作是思维起点、动作是解决问题手段)(2)间接性和概括性:初步比较和区别物体的特性(3)缺乏对动作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4)思维的狭隘性:仅限于与感知和动作联系的范围(5)思维与语言联系,出现形象性特点2、幼儿期3-6岁前运算阶段--------特征: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1、具体形象性2、不清晰性和易变性3、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