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MedicalMicrobiology课程中文名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ofMedicalmicrobiology课程编号:×××(仿宋常规小4号)实验学时:20学时学分:××(仿宋常规小4号)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五年制先修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开课学院:医学院开课学期:第四三学期、第四学期教材及实验指导书: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一、实验课程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理论课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生物学特性都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说明。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宗旨就是通过与理论课相关的实验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二、实验课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独立设课目的:加深理解并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任务: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细菌培养技术,细菌的生化反应检测;菌分布与外界因素对细菌影响;综合性实验--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病原性球菌的检测;综合性实验—肠道杆菌的检测;其他细菌。三、实验课教学基本要求1、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及其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2、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注意分工协作。操作内容要按操作步骤进行,学会正确操作手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示教内容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内容。3、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微生物实验课上,要树立“有菌观点”,严格掌握和不断完善无菌操作技术。4、科学总结,实验完毕应自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可能的结论,并总结实验中的体会和经验。除当堂作好实验记录及绘图外,还应按规定完成系统实验报告。四、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次试验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实验目的:1)掌握无菌操作、油镜使用方法;2)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镜下特点;3)掌握革兰氏染色法并了解其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细菌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2)熟悉细菌染色标本的基本制作步骤;3)掌握革蓝染色法的步骤、医学意义以及主要原理;4)熟悉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及保护;5)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形态特征;6)熟悉细菌的特殊结构形态特征。实验内容提要:1)宣读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2)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及保护3)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标本片示教4)细菌涂片的制备及革蓝染色法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必修或选修:必修使用的主要仪器:1)光学显微镜、镜油、二甲苯等2)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培养物、接种环、玻片、酒精灯等第二次试验细菌培养技术和生化反应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及纯种菌接种法;2)熟悉细菌各种生长现象及细菌的代谢产物;3)了解细菌常用培养基及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培养基的制备原则及各种培养基的接种方法2)熟悉鉴别细菌常用的几种生化反应原理及方法3)熟悉细菌的生长表现4)了解常用培养基的制作过程实验内容提要:1)培养基制备原则和程序介绍2)细菌的接种技术演示及操作3)细菌的生长表现观察4)常用的几种生化反应检测方法及意义5)观看“病原性细菌的检测与防治”录像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必修或选修:必修使用的主要仪器:1)各种培养基、配制基础培养基的各种原料2)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培养物、接种环、酒精灯等3)“病原性细菌的检测与防治”录像带第三次试验细菌分布与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综合性实验--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1)实验目的:1)熟悉细菌的分布情况及外界因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2)熟悉呼吸道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紫外线杀菌原理、应用范围及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应用2)掌握药敏试验方法(纸片法)并了解其医学意义。3)熟悉实验室常用的消毒、灭菌、除菌的仪器、原理及用途。4)了解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原理。5)掌握临床呼吸道病毒感染标本的采集、处理及送检原则。6)掌握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鸡胚尿囊腔接种技术。实验内容提要:1)细菌的分布检查—-空气、咽喉、体表、物品。2)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3)化学消毒剂的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