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振荡格局难改能源化工品种分道扬镳——2010年下半年能源化工品种分析金瑞期货王晓伟前言:作为能源化工品种源头的原油与其下游的能源化工品种相关性较高。一般而言,原油的走势对能源化工品种有着方向性的引导作用。但是,2010年在宏观经济政策分歧加大,经济形势走势不明朗的大背景下,原油的走势总体以振荡为主,我们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原油下有支撑上有压力的状况将难有改观。这也就意味着,作为能源化工品种“带头大哥”的原油,对能源化工品种方向性的指引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能源化工品种将在自身基本面的作用下,或将走出各自为政的行情。一、原油市场分析2010年上半年,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更多的表现为宏观经济环境及自身基本面的变化,第一季度在全球经济复苏预期的大背景下及冬季北半球寒冷天气刺激取暖油需求的影响下,国际原油总体以上涨趋势为主,此轮上涨一直延续到第二季度前期,国际原油最高曾一度逼近90美元/桶。进入第二季度中期,即从5月初开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大爆发,欧元汇率因债务恶化而一落千丈,美元指数则因避险升温而一飞冲天,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悲观情绪不尽滚滚而来,油价下跌在劫难逃,振荡走低成主基调,油价最低曾跌至70美元/桶下方。进入下半年,我们依然认为影响原油走势的主要因素还是宏观经济环境及自身基本面的变化。全球经济的复苏比预想来的更加前途莫测,经济政策的巨大分歧也使得宏观经济的前景更加扑朔迷离。1、经济政策分歧加大,复苏动力减退2010年以来,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一直存在着宽松货币政策的“继续”和“退出”之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这种争论更加白热化。目前,货币政策的争论已从“口水战”转化为“肉博战”。八国集团(G8)和20国集团(G20)成员国的领导人会议已经落幕,这次会议的结果是成员国在2008年和2009年所表现出来的空前团结、同仇敌忾被强烈分歧和分道扬镳所取代。欧洲美国、中国三方势力进行的“三国演义”已经开始。欧洲开始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以紧缩性政策来缓解主权债务危机;美国面对国内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继续维持经济刺激政策;而中国政府则主张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经济政策的巨大分歧,表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势必将加剧资本市场的动荡。自5月开始,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在房地产调控措施不松动、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一系列调控措施下,伴随着PMI数据连续回落,引发了市场对于下半年经济回落的担忧,从而使得市场更加担心全球经济的复苏可能正在失去动力。图1.全球全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情况数据来源:Wind图2.全球各主要经济体PMI指数数据来源:Wind2、原油供应保持平稳目前,全球石油供应总体保持平稳。此前国际能源署对于非OPEC国家2010年原油产量的增长预期在0.6百万桶/日,在5月份调高到了0.8百万桶/日,但是这一产量的调高,主要是来自OPEC国家的天然气开采量扩大。如果今年天然气价格保持低迷,则不一定能够实现这一产量的增长。而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于深海石油开采的产量增长带来潜在的压力。从最近几个月的情况来看,全球石油供应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维持在86-86.5百万桶/日之间。OPEC组织当前的产量配额在10月份开会之前不会调高,虽然此前部分成员国未完全履行减产计划,但核心三国在当前的原油价格下仍将保持严格的配额约束。总体来看,201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对原油的供应保持稳定。图3.OPEC产量及占全球原油供应比重数据来源:IEA图4.三大能源机构对09/10非OPEC原油供给变化图数据来源:IEA、EIA、OPEC3、原油需求预计有所上升全球石油消费量在连续两年的下降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今年仍将增加。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在6月份短期能源展望中表示,预计2010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或为8551万桶,较上年增长150万桶,增幅1.8%。但是,预期的增加已被美国和欧洲疲软的经济前景所冲淡。该机构预计,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全年石油日均需求量或增加56万桶,至878万桶,增幅6.8%。因此,我们可以预期,原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新兴市场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石油需求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