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原为广西大学土木系)始建于1932年,是我校创建最早的工科类院系。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土木系并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等院校。1958年9月土木系随同广西大学一道在南宁恢复重建,并从此走上稳定发展之路。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名,教授30名,副教授36名。在校本科生近15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50人。设置有土木工程系、建筑及规划系、水利工程系、基础教育部及实验中心。有计算力学与结构仿真分析研究所、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岩土研究所以及包括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与安全性研究、结构构件和材料破坏机理试验、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防灾减灾研究等研究分室的“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建筑设计研究所、土木工程检测中心。1学院已建立了完善的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土木工程(含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两个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四个本科专业,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硕士点以及固体力学、水工结构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目前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结构工程和红水河流域水利资源开发”以及“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院拥有一幢80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实验室总面积达9157平方米,仪器设备先进。构建有包括工程结构抗震研究、土木工程环境模拟研究、建筑结构耐腐蚀研究等大型、高水平科研平台。水利水电实验研究基地则是全国最大的水利水电实验基地之一。近5年承担有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攻关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达十多项。在水利水电、桥梁、建筑工程领域,承担了包括长江三峡在内的国家和地方重大、重点工程科2研项目,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一些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年来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以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2007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建院以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近两万名,从这里走出了包括国家和省级领导干部在内的一批行政管理人才,锻造了一大批土木建筑、水利水电、道路桥梁等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导师情况简介:男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教授、校领导研究方向:水工结构、计算力学、结构工程、结构与地基基础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及应用3燕柳斌,河北昌黎人,1955年11月生,教授,工学博士。现任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广西水利学会、广西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骨干教师,广西大学科协副主席。曾获教育部优秀教师、广西有突出贡献专家、广西“百名青年科技标兵”、广西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广西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两次获广西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1985-1986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斯旺西学院进修访问,1996-1997年在丹麦奥尔堡大学土木系合作访问,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其他科研生产课题2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3篇。出版专著两部,主编教材一部。主要成果有:1、主持项目“映射无限元方法应用”获2000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主要负责自治区重点建设课程“结构力学”获2002年广西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3、致力于结构与地基共同作用的无限域的模拟问题,提出了平面,空间映射节理、夹层无限元,用于模拟基岩中(无限域)的节理、软弱夹层或4者断层,提出了用于模拟无限域地基岩体中的断层、节理和软弱夹层的非线性映射节理无限元及非线性映射夹层无限元。4、利用波动理论建立了一维及二维无限介质波传动问题的波动方程,以及无限元中波传播函数的位移模式。提出了平面问题的两种超参映射动力无限元。张仲卿,男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土木结构张仲卿1940年出生。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7年获广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