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自治县茶叶机械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建议书印江自治县投资促进局二O一一年十二月目录一、总论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五、优惠政策六、市场分析七、效益分析八、投资方式九、项目进展情况十、结论印江自治县茶叶机械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建议书一、总论1、项目名称:印江自治县茶叶机械生产项目2、拟建地点:印江自治县朗溪镇建材工业园区3、建设内容与规模:年产5000台(套)茶叶机械系列产品4、建设年限:1年5、概算投资:总投资8000万元6、效益分析:效益分析: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1亿元人民币,年税收900万元人民币,年利润2800万元人民币,回收期3.8年。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1、建设的必要性:一是从贵州茶叶发展的前景看。据有关数据显示,贵州省每年财政、社会资金投向茶业达10多亿元,实现了年新建茶园面积近60万亩以上,占全国年新建茶园面积一半以上。目前贵州省茶园总面积已跃居全国第四位,其中,绿茶种植面积全国第二位。按照相关规划,到2011年,贵州省将成为全国绿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2015年将达到800万亩以上。二是从铜仁地区茶叶发展状况看。近年来,在省级以上组织的评比、交易会、博览会等活动中,铜仁地区先后有13家企业获奖,17个产品品牌共获43项(个)奖:有印江的“梵净翠峰”;石阡的、“泉都云雾茶”、“幸惠”牌苦丁茶;松桃茶叶公司的“松桃翠芽”;沿河乌江茶场的“坤龙牌”绿茶;思南县茶场的“东坡毛尖”等品牌。近两年间,铜仁地区共整合资金近3亿多元投入生态茶产业建设,完成无性系生态茶园建设面积80万亩,全区茶园总面积达到150万亩。2009年茶叶总产量7160吨,茶叶总产值达19366万元。到2015年,铜仁地区茶园面积预计达到200万亩以上,投产茶园200万亩,实现亩产值达5000-6000元,亩产量200—300斤,总产量20万吨,茶产值可达80—90亿元,可解决200万人就业,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100%,使铜仁成为国内绿茶,特别是名优茶和珠茶等原料、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及珠茶出口中心,建成全国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基地。三是从贵州茶叶加工情况看。全省4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只有上隆茶果场、普安茶场、湄潭茶场等10余家规模企业配套机械化流水作业生产线,绝大部份茶叶生产企业生产设备都是上世纪购置,机型老旧、单机作业,有的企业甚至全部生产过程全靠手工操作,加工能力十分低下,质量不稳定。全省茶叶采摘基本上没有推行机械化,采摘效率比较低。四是从政策上看。生产茶叶机械产品符合我省和周边省市产业发展趋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农机产品加工配套工程,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贵州省把茶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大力加快茶产业发展,对茶产业的人才、科研、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2、建设条件:印江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东临江口、松桃等县,南接石阡、思南等县,西临德江,北接沿河,303省道和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印江电力资源充足,目前11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6座,年供电量2.2亿千瓦时,完全能满足电力供应。县内人力资源丰富,年均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2万人左右,年均培训各类技术人才2万人左右,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既能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项目区内,建设地点地势平坦,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有保障。3、资源条件:印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光、热、水资源丰富,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县内海拨高度377.7米——2493.7米。全县国土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347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43万人,农业人口占93%,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全县土地总面积195774.61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9219.4公顷,园地面积1657.8公顷,林地面积85823.6公顷,牧草地面积29633.05公顷,其它农用地18321.75公顷。全县土壤以黄壤,山地黄棕壤、红壤为主,PH值4.5—6.5之间,有宜茶土地资源30万亩,土壤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3.13—3.4%,特别适宜发展有机特色茶园。现我县共有茶叶面积17万亩,投产茶园面积10万余亩,印江气候温...